(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巴叟(sǒu):本指巴地的老人,这里指文长老。巴地多在今四川东部一带。
- 卧荒村:文长老卧病于幽静荒僻的永乐文长老院所在的地方,有自谦环境简陋之意。
- 打三更:打到三更时分,即夜里十二点左右。
- 重论(lùn):再次谈论,重温旧情。
- 怀土:怀念家乡,这里说老不是因为怀念故土,而是与文长老感情契合。
- 开堂:指大和尚公开讲经说法等活动 ,病不开堂表示文长老因病不再进行这些活动。
- 道益尊:精神、学问更加受人尊崇。
- 孤栖:独自栖息。
- 长言:像是在长声鸣叫诉说着什么。
翻译
夜里听闻您这位如巴地老叟般的友人,正卧病在幽静荒僻的村子里,我在三更时分,趁着月色前来叩响您的家门。过去的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却仿佛就在昨天一样清晰。我这一身还未离世,得以再次与您相见,重温过往。您年纪大了,并非是因为怀念故土,而是我们之间情谊深厚。您虽然因病不再公开讲经说法,但您的学问与精神却更加令人尊崇。只有那只旧时便独自栖息的仙鹤,抬起头看到有客人来访,似乎在长声鸣叫抒发着什么。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去看望卧病退院的文长老时所作。开篇点明时间与探访缘由,“夜闻”“三更月下门”营造出一种静谧又带着急切的氛围,可见苏轼得知老友生病后迫不及待前去探望之情。中间两联,“往事过年如昨日”,巧妙地表达出岁月虽逝,但往昔回忆依然鲜活,体现出两人交情之深厚;“此身未死得重论”强调健在重逢之庆幸。“老非怀土情相得”进一步说明两人相见并非因思乡等常见缘故,而是纯粹感情契合,“病不开堂道益尊”则刻画了文长老即便卧病无法再进行公开讲经等活动,也无损其精神学问让人敬重。尾联以院里旧鹤见到客人似长言的细节作结,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和谐,暗示老友间虽未多言,但心意相通,如鹤一般“传情” ,以景语收束全诗,韵味悠长,展现出苏轼重情重义及他与文长老之间真挚情谊,同时在平淡语句中蕴含人生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