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 苏轼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除夜:除夕。
  • 岁云徂(cú):一年将要过去。徂,往。

翻译

三次到南方来已见一年即将过去,一直担心自己会终身奔走在路途。年纪大了害怕看到新一年的日历,退隐回家打算学习更换旧桃符。烟花绽放已有了春天的意味,霜雪却偏偏找寻病中的人胡须上。只要用穷困愁苦来换取长久的健康,不推辞最后一个饮屠苏酒。

赏析

这首诗写于除夕之夜,诗人感慨自己多次来到南方,奔波不定,担忧一生都在路上。面对新年,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又有对年老的无奈。诗中通过“怕看新历日”“拟学旧桃符”等细节,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以景衬情,既描绘出新春的气息,又突出了自己身为病客的凄寒。末尾两句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尽管穷困,仍希望能换取健康,对饮屠苏酒也不推辞,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全诗质朴而真挚,情感深沉。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