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使君分新火
临皋亭中一危坐,三见清明改新火。
沟中枯木应笑人,钻斫不然谁似我。
黄州使君怜久病,分我五更红一朵。
从来破釜跃江鱼,只有清诗嘲饭颗。
起携蜡炬绕空室,欲事烹煎无一可。
为公分作无尽灯,照破十方昏暗锁。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临皋亭:亭名,在黄州。
- 危坐:端正地坐着。
- 新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用不同的木材,春季用榆柳,称新火。
- 钻斫(zhuó):钻木取火。
- 黄州使君:指黄州知州。
- 饭颗:典出《戏赠杜甫》(唐·李白):“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这里借指写诗。
翻译
在临皋亭中端正地坐着,三次见到清明更换新火。沟中的枯木似乎在嘲笑人,钻木取火这件事除了我还有谁能做。黄州的知州可怜我长期患病,分给我五更天的一朵红火。从来都是打破锅而跳出江中的鱼,只有清新的诗句嘲弄写诗辛苦。起身拿着蜡烛环绕空屋,想要烹煮东西却什么都没有。为您分作无尽的灯,照亮打破十方的昏暗枷锁。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与“新火”相关的生活琐事和感受展开。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临皋亭的情景、钻木取火的经历以及与黄州使君的互动,表现出生活中的细节和一种淡淡的自嘲与感慨。诗中既有对日常生活情境的描写,如枯木、钻火等,也有对与他人情谊的表达,如黄州使君分火给自己。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困境中仍保持乐观和对诗意的追求,如用“清诗嘲饭颗”来自我调侃。整体意境平实而又蕴含深意,展现了苏轼独特的生活态度和文学情怀。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