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维画

· 苏轼
摩诘本词客,亦自名画师。平生出入辋川上,鸟飞鱼泳嫌人知。 山光盎盎著眉睫,水声活活流肝脾。行吟坐咏皆自见,飘然不作世俗辞。 高情不尽落缣素,连山绝涧开重帷。百年流落存一二,锦囊玉轴酬不赀。 谁令食肉贵公子,不觉祖父驱熊罴。细毡净几读文史,落笔璀灿传新时。 青山长江岂君事,一挥水墨光淋漓。手中五尺小横卷,天末万里分毫釐。 谪官南出止均、颍,此心通达无不之。归来缠裹任纨绮,天马性在终难羁。 人言摩诘是初世,欲从顾老痴不痴。桓公、崔公不可与,但可与我宽衰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摩诘:王维,字摩诘。
  • 辋(wǎng)川: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
  • 盎(àng)盎:形容景色明亮润泽。
  • 活活(guō guō):水流声。
  • 缣(jiān)素:可供书画的绢帛。
  • 不赀(zī):不可计量,表示极其贵重。
  • 纨(wán)绮:精美的丝织品。

翻译

王维原本是个词客,也自称是著名的画师。他一生在辋川来来往往,那里鸟飞鱼游,却怕被人知晓。 山光鲜明地映在眼前,水声响动仿佛在滋养肝脾。他行走吟唱、坐而吟咏都自然展现,洒脱地不作世俗的言辞。 他的高远情致不尽地落在绢帛上,连绵的山和深谷像展开的重重帷幕。历经百年流传下来的画作只有少量,用锦缎装裱、玉轴卷起,价值无法估量。 是谁让那些富贵的公子哥,不记得他们的祖辈曾驱逐熊罴(指征战的功绩)。在细毡净几上研读文史,落笔璀璨,在新时代流传。 那青山长江哪里是您(王维)的事情呢,一挥笔水墨就光彩淋漓。手中五尺的小横卷,能展现天边万里的细微之处。 被贬官向南出行到均、颍之地,我的心通达,没有去不了的地方。归来后随意用精美丝织品缠裹,如同天马的天性终究难以被束缚。 人们说王维如同初世之人,想要跟随顾恺之(此处“顾老”代指顾恺之)般痴狂却又并非痴狂。桓公、崔公不能与之相比,只可与我一起宽解衰老迟缓之态。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王维画作的赞美和对其艺术境界的推崇。诗中首先介绍了王维既是词人又是画家,描绘了他在辋川的生活以及画作中所展现的自然之美和超脱世俗的境界。苏轼形容王维的画如实地展现了山水的神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流传百年仍珍贵无比。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苏轼自己的心境,他虽被贬官,但心态豁达,如同天马难以被束缚。最后,苏轼将王维与顾恺之相提并论,表现出对王维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对王维画作的欣赏,也蕴含了苏轼自己的人生感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