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寺

· 苏轼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鍊。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华寺: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以东 7 公里曹溪河畔的一座佛教寺院。
  • 祖师:佛教中开创一宗一派的人。
  • 本来面:指人的本性、本质。
  • 亭亭:直立貌。
  • 上座:佛教语,对具有德智善事之长老的尊称。

翻译

如何得以拜见祖师?要去认识自己本来的面目。那直直站立在塔中的人,问我看到了什么。可怜那明智的上座长老,万种法门都如同一场闪电。饮水便能自己知道水的味道,面对指示月亮就不再目眩。我本是修行之人,经过三世积累精练。中间有一念之差的迷失,遭受这百年的惩处。提起衣襟礼拜真正的模样,感动得泪水如雨点般坠落。借大师锡杖下的端泉,来洗净我满是华丽辞藻的砚台。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游览南华寺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佛教的感悟和思考,探讨了对自我本性的追寻、对佛法的领会。体现出他对修行和人生的深刻省察,以及在面对佛教真谛时内心的触动和敬畏之情。同时,最后借端泉洗砚台也有一种希望净化自身、回归本真的寓意。整首诗在简洁的表达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情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