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日多叶杏盛开

· 苏轼
零露泫月蕊,温风散晴葩。 春工了不睡,连夜开此花。 芳心谁剪刻,天质自清华。 恼客香有无,弄妆影横斜。 中山古战国,杀气浮高牙。 丛台馀袨服,易水雄悲笳。 自从此花开,玉肌洗尘沙。 坐令游侠窟,化作温柔家。 我老念江海,不饮空咨嗟。 刘郎归何日,红桃烁残霞。 明年花开时,举酒望三巴。
拼音

所属合集

#杏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uàn):水珠下滴。
  • (pā):花。

翻译

夜晚的露水在月光下晶莹欲滴于花蕊之上,温暖的风驱散了晴天里花朵的芬芳。春天这个工匠忙碌得不睡觉,连夜让这种花开了。是谁精心剪裁雕刻出它的花心,它天生就有清净明丽的气质。让客人烦恼的是它的香气若有若无,它舞动的姿态和横斜的影子如在打扮。中山曾是古老的战国之地,充满着肃杀之气在大旗上浮动。丛台之上还留有华丽的衣服,易水边回荡着悲壮的胡笳声。自从这种花开放后,就像洗净了美玉肌肤上的尘沙一样。使得那些任侠使气的地方,都变成了温柔之乡。我老了常常想念江海,不能饮酒只能白白地叹息。刘郎什么时候回来,红桃如同闪烁着残霞般艳丽。到了明年花开的时候,举起酒杯遥望三巴之地。

赏析

这首诗既描绘了多叶杏盛开的美丽景象,又融入了历史文化与个人感慨。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写花朵在露水与微风中的姿态,如“零露泫月蕊,温风散晴葩”。接着赞美了花的形态和气质,“芳心谁剪刻,天质自清华”“弄妆影横斜”。中间部分将花与历史情境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深度与广度。后面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与思绪,如年老对江海的思念和感慨。整体意境丰富,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时光和人生的沉思,展现了苏轼诗歌的独特风格与情感内涵。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