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

· 苏轼
决去湖波尚有情,却随初日动檐楹。 溪光自古无人画,凭仗新诗与写成。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和(hè):和诗,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体裁或韵脚来写作诗词。
  • 文与可:即文同,北宋著名画家、诗人,与苏轼为表兄弟,诗画交往密切。
  • 洋川:在今陕西洋县。文与可曾在洋川任知兴元府(今陕西汉中)时营建园池。
  • 决去:湖水决堤流去。
  • 檐楹(yán yíng) :屋檐和堂前柱子,此处代指湖边房屋。
  • 凭仗:依靠,凭借。

翻译

湖水决堤流去了,却似乎仍留着情意,它随着清晨的旭日,波光映入了檐楹。那溪边美丽的波光,自古以来就没有人能画出,全依靠你的新诗才将这美景描绘完成。

赏析

这首诗开篇“决去湖波尚有情,却随初日动檐楹”,以奇特的想象赋予湖波以人的情感,湖水决堤似乎带着不舍离去,但又以波光反照屋檐的景象展现出湖水虽去却留下美好景色。诗人由此场景进一步生发感慨“溪光自古无人画”,强调溪边波光这种自然美景难以被描绘,突出其独特与美妙。最后一句“凭仗新诗与写成”则点明好友文与可的新诗能够把这难以描绘的美景生动呈现出来,表达了对文与可诗歌才华的高度称赞。整首诗在写实与想象之间穿梭,借景抒情,通过对湖桥景观的描写,传达了对友人的欣赏之情 ,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美景的魅力和诗歌艺术的表现力。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