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幺令

日高春睡,唤起懒装束。年年落花时候,惯得娇眠足。学唱宫梅便好,更暖银笙逐。黛蛾低绿。堪教人恨,却似江南旧时曲。 常记东楼夜雪,翠幕遮红烛。还是芳酒杯中,一醉光阴促。曾笑阳台梦短,无计怜香玉。此欢难续。乞求歌罢,借取归云画堂宿。
拼音

所属合集

#六幺令

注释

“更暖”句:周密《齐东野语》卷一七《笙炭》条:“只笙一部,已是二十余人。自十月旦至二月终,日给焙笙炭五十斤,用锦熏笼藉笙于上,复以四和香熏之。盖笙簧必用高丽铜为之,以绿蜡,簧暖则字正而声清越,故必用焙而后可。”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幺令:词牌名。
  • 装束:整理服饰,这里指梳妆打扮 。
  • 惯得:常常得以 。
  • 宫梅:宫里流行的梅花妆,这里借指流行的歌曲 。
  • 银笙:笙的美称。笙,一种簧管乐器 。
  • **黛蛾:女子细长的眉毛,常用来代指美女。 **
  • 阳台梦:宋玉《高唐赋序》中,楚王梦与巫山神女欢会,神女说自己“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用“阳台梦”指男女欢会 。
  • 怜香玉:对女性的爱怜。香玉,美女 。
  • 归云:本指行云,这里借指女子 。

翻译

太阳高高升起,春日里还在酣睡,被唤起后也懒得梳妆打扮。每年落花时节,总是能尽情享受慵懒的睡眠。学着唱当下流行的曲子就好了,更随着温暖的银笙吹奏声练习。她低垂着画有黛眉的眉眼,那神态真让人又爱又恨,唱起歌来恰似江南旧时听过的曲调。

常常回忆起东楼那个落雪的夜晚,翠绿色的帷幕遮住摇曳的红烛。依然是在芬芳的酒杯之中,沉醉间光阴飞逝。曾经笑话阳台梦过于短暂,可面对她的美好却又无计可施好好怜爱珍惜。这样的欢乐难以再次延续。只求她歌唱完毕后,能允许借她这如行云般的人儿在画堂陪伴我一夜。

赏析

这首词围绕着一位女子展开描写,既有对女子慵懒、娇嗔神态的刻画,如“日高春睡,唤起懒装束”,生动地展现出女子春日的倦怠与娇俏。通过描写女子学唱流行歌曲,以音乐为点缀,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与场景氛围。

其中穿插着作者的情感与回忆,“常记东楼夜雪”转入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思,描绘出曾经相聚时温馨浪漫的场景,“翠幕遮红烛”“芳酒杯中”具有画面感,令人身临其境。“阳台梦短”“无计怜香玉”则叹息曾经欢情的短暂,抒发了难以再续旧欢的遗憾与惆怅。

整体上,词的情感细腻委婉,通过描写现实与回忆交织的场景,将晏几道擅长的相思怀旧之情表达得真挚动人,从生活的点滴细节入手,最后达到情感上的层层递进与深化,读来韵味悠长。

晏几道

晏几道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南昌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鹧鸪天》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两句受人赞赏。 ► 2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