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叔知县和示过家上冢二篇复次韵

敝邑荷佳政,耕桑及时运。 令君平生欢,远别喜亲近。 吾友徐光禄,死战万事尽。 不见东陵侯,惟见瓜连畛。 且当置是事,椎牛会宾亲。 百年共如此,破涕作嘲哂。 枯荷野塘水,照影惊颜鬓。 功名黄粱炊,成败白蚁阵。 少时无老境,身到乃尽信。 此来见抱子,别日多未龀。 夜阑如梦寐,寒烛泣馀寸。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敝邑(bì yì):对自己所在县的谦称。荷(hè):承受,承蒙。
  • 令君:对县令的尊称,这里指明叔知县。
  • 徐光禄:具体身份不详,应是作者友人。
  • 东陵侯:秦汉之际的人物邵平,秦朝时为东陵侯,秦亡后在长安城东种瓜。这里借指世事变化,昔日的显赫不再。
  • 畛(zhěn):田埂,这里指连着的广阔瓜田。
  • 椎(chuí)牛:杀牛,形容丰盛的酒席款待宾客。
  • 嘲哂(shěn):嘲笑,讥笑。
  • 龀(chèn):小孩换牙,指幼年。
  • 夜阑:夜将尽时。

翻译

我们这个小地方承蒙您良好的治理,百姓的耕种和养蚕都能顺应时运。县令您向来所喜爱之事,便是与久别之人重逢,重获亲近。我的朋友徐光禄,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去世,所有的事都随之消散。再也看不到昔日的东陵侯那样荣光,只看见那连着田埂的瓜田。暂且把这些事情放置一边吧,杀牛摆宴,和亲朋好友相聚。人生百年大致都是如此,不如收起悲伤,用自嘲的微笑面对。野外池塘里衰败的荷叶倒映在水中,看到自己水中的影子,惊觉容颜衰老、两鬓斑白。所谓的功名如同黄粱一梦,成败之事就像白蚁争穴般渺小无常。年轻时对老境的感慨体会不深,亲身经历后才完全相信。这次来看见孩子们不少都抱着孩子了,上次分别时他们大多还处于幼年。深夜如同在梦中,寒夜中的蜡烛落泪,只剩一小截还在燃烧。

赏析

这首诗蕴含着丰富而深沉的情感。开篇夸赞地方官的政绩,展现出对其治理有方的肯定。随着诗句推进,诗人借助友人离世以及东陵侯的典故,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变化的感叹。劝人放下忧愁宴请亲友这一表述,更体现出一种尝试超脱尘世烦恼的豁达态度。对自身容颜老去的惊觉,以及将功名成败比作黄粱梦和白蚁阵,反映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在名利与平淡生活之间的权衡。对孩子们成长变化的描述,则是从侧面表达出时光匆匆流逝。最后寒夜蜡烛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且略带迷茫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岁月变迁、人事无常的无奈。整首诗用词质朴,却情真意切,在平淡的叙述中传递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