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莱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里烟水。尊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拼音

译文

朝云暮雨,烟雾氤氲,微露云端的乱峰互相偎依。站在巫山县城楼上,遥望楚阳台,想象楚襄王梦与神女相会的情景。春光明媚之中,宫府的仪仗队行进,盛装艳服之人迎接着马队,迤逦向城中走去。被贬谪放逐到偏荒之地,对影自怜,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到达黔州之后,山愈高,势愈险,而距中原更远,隔断了眺望京城的视线,但乡愁却越过千山万水飞向神州。有贬谪之地的地方官摆酒接风、欢宴公堂。醉舞欢腾,满堂香气,声歌盈室,美人容颜娇艳,香气氤氲馥郁。听着那杜鹃一声一声地到天明,直唤着“不如归去”。

注释

醉蓬莱:词牌名。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二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韵变体。 叆叇(àidài):云气浓重之貌。宋玉《高唐赋》记楚王昼寝高唐,梦见神女说:“妾在巫山之阴,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高唐:战国时楚王在云梦泽中所建的高台。 朱翠:朱颜翠发,本是形容女子的美貌,这里代指美女。 画戟:涂画彩饰的戟,是古代的仪仗用物。 靓(Iiàng)妆:指盛装华服的女子。 都会:指州治所在。 投荒:贬谪放逐到偏荒之地。柳宗元《别舍弟宗一》:“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吊影:对影自怜,形容孤独,唯影相伴。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去天尺五:以距天之近而言地势之高。汉代民谣:“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神州:指京城。 中朝:朝中。 舞裀(yīn):舞衣。 杜宇:即杜鹃。传说古蜀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 不如归是:相传杜宇死后思念故乡,化为杜鹃,啼叫着“不如归去”,声音悲苦。

《醉蓬莱·对朝云叆叇》是北宋词人黄庭坚所写的一首词。

赏析

该词上片开头以一“对”字领起,以三句十二个字,描画出一幅烟雨迷潆的峡江之图。早晨的云蒸霞蔚,黄昏的烟尔靠霏,群峰攒立相倚,就笼罩在这云烟雨丝之中,透出一种凄清迷离的气氛,正与作者贬谪途中的怅惘忧郁的心情相谐。而这里又巧妙地糅进宋玉《高唐赋》中的词语“朝云”和“暮雨”,在客观的景色描写中更添上一层梦幻的色彩。由是而引出下面二句:“巫峡高唐,锁楚官朱翠。”巫山十二峰,神女峰最高,相传是神女所化。而词用一“锁”字,便将这美丽的神女禁闭于高峰之上,越是美丽,越是孤独。再联想到楚国屈原以香草美人比喻高洁的文学传统,“锁”字里也寄寓着作者正直而遭遇贬黜的身世之叹。“画戟迎春”三句,宕开而写奉节城中那欢迎的仪式,喧哗热闹,华丽贵重,虽然是一片盛情,却让作者不禁叹息:“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下片是从叹息而转出,又非直陈忧思,而是遥想到达黔州之后,山愈高,势愈险,而距中原更远。“万里烟水”隔断眺望的视线,却隔不断绵绵的乡愁,越过千山万水而飞向神州。接下五句又作回宕,再写眼前的接风酒宴,用词华美富丽,极写醉舞欢腾,满堂香气,声歌盈室,一派热烈。而唯有宴会所接待的客人却在内心里咀嚼着人生凄苦的滋味,“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情感一时格外强烈,以至于酒散更阑,夜不能寐,听着那杜鹃一声一声地到天明,直唤着“不如归去”,声声都落在作者的心里。 全词将贬谪路上的忧郁与途中偶遇的欢迎放在一起描写,透射着一些人生的荒诞意味。上片与下片又各以三层意思分说,在忧愁思乡的心情抒写中央以热烈欢迎的场面铺陈,似是阴郁之中一时闪出的亮色,而唯此亮色,更加照见作者内心的孤寂与郁闷。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朝云叆叇(ài dài): 早晨的云层浓厚密集。
  • 暮雨霏微: 傍晚的小雨细密飘洒。
  • 乱峰相倚: 高山彼此交错,形状错综复杂。
  • 巫峡高唐: 指巫山上的神女祠,典出《楚辞·九歌·少司命》。
  • 锁楚宫朱翠: 形容宫殿的华丽,朱红和翠绿的色彩。
  • 画戟: 古代的一种装饰华丽的兵器,此处代指仪仗。
  • 靓妆: 美丽的妆容。
  • 投荒: 流放到偏远荒凉之地。
  • 吊影: 孤独无伴,形影相吊。
  • 尊酒公堂: 在官府大厅举杯共饮。
  • 中朝佳士: 中央朝廷的优秀官员。
  • 荔颊红深: 荔枝熟透时的颜色,象征女子脸颊的红润。
  • 麝脐香满: 麝香的香气浓郁。
  • 醉舞裀歌袂: 醉酒后在地毯上翩翩起舞,歌声飞扬。
  • 杜宇: 即杜鹃鸟,叫声凄切,古人常引以为思乡之鸟。
  • 到晓: 到天亮。

翻译

面对早晨云雾缭绕、傍晚细雨绵绵的景象,群山错落,巫峡的神女祠如画卷般展开,宫殿的色彩鲜艳夺目。春日里,仪仗队伍簇拥着装扮华丽的美女迎接贵客,来到这座繁华的城市。然而,流放到千里之外的荒蛮之地,孤身一人,怎能寻得欢乐?

人们都说黔南虽近天边,但遥望故乡,万里烟波浩渺。在官厅里饮酒聚会,有那些中央的杰出官员。女子们脸颊如荔枝般红润,香气四溢,宴会上醉舞欢歌。夜幕下杜鹃鸟的啼声,一声声催促着黎明的到来,却不如早日回归故乡。

赏析

黄庭坚的这首《醉蓬莱》以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宏大的历史背景为衬托,抒发了作者被贬谪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词的上片描绘了巫峡的美景以及官场的热闹,与下片的流放生活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尽道黔南”至“醉舞裀歌袂”的描述,表达了对京城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结尾处以杜宇鸟的啼声作为情感的触发点,寓意着词人内心的无奈和归乡之愿,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