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六十二)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拼音

所属合集

#泰山

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原有雄心壮志。曹魏后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他们大肆屠杀政治上的异己人物,造成异常黑暗、恐怖的政治局面。阮籍随着政治风云日趋险恶,只得放弃了自己的雄心,用佯狂的办法来躲避矛盾,终日饮酒,不问世事,“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虽避免了杀身之祸,但内心极端痛苦。史传记载他“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他把这种痛苦与愤懑在诗歌中用隐晦曲折的形式倾泻出来,就是著名的五言诗《咏怀八十二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朝阳:早晨的太阳。
  • :旺盛、明亮。
  • 白日:白天,这里指太阳。
  • 西幽:向西落下,引申为傍晚。
  • 俯仰:形容时间短暂,一俯一仰之间。
  • 九秋:指秋季,古人以农历九月为秋季之始。
  • 尘露:尘埃和露水,比喻人生的短暂和脆弱。
  • 天道:自然法则,也指命运。
  • :遥远,漫长。
  • 齐景:齐国的景公,古代君主。
  • 丘山:指泰山,古代帝王祭天之地。
  • 涕泗:眼泪和鼻涕,此处指悲泣。
  • 孔圣: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
  • 长川:广阔的河流,象征时光流逝。
  • :飘浮,形容生命的无常。
  • 太华山:即华山,五岳之一,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山峰。
  • 松子:传说中的仙人,象征超脱世俗。

翻译

早晨的太阳不再那么明亮,白天忽然就到了黄昏。 转眼之间,时间如过隙般流逝,怎能比得上漫长的秋天。 人生就像尘埃和露水,短暂而微不足道,自然法则悠远漫长。 齐景公登上泰山,泪水和鼻涕交织,感叹生命的无常。 孔子面对滔滔江水,惋惜时光流逝,如同飘浮的落叶。 过去的我已经追赶不上,未来的我也不会停留。 我渴望能攀登华山,与仙人松子一同遨游。 渔夫深知世间苦难,选择顺流而下,驾轻舟度过。

赏析

这首诗是阮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通过描绘日出日落的自然景象,表达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诗人以齐景公和孔子为例,借他们的悲叹,揭示了人类面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他向往超脱尘世的仙人生活,也表达了对渔父那种淡泊名利、随波逐流生活方式的欣赏。整首诗语言凝练,寓言丰富,展现了阮籍深沉的人生思考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阮籍

阮籍

阮籍,三国时期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 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