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怀古

·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拼音

所属合集

#泰山

译文

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和陈王朝的国运一同告终;景阳宫中隋兵聚会,边塞的瞭望楼已然空空。 墓地上远远近近的松树楸树,掩蔽着历代无数官吏的坟冢;高高矮矮的绿色庄稼,长满了六朝残败的宫廷。 石燕展翅拂动着云霓,一会儿阴雨,一会儿天晴;江豚在大江中推波逐浪,夜深深又刮起一阵冷风。 历代的帝王一去不复返了,豪华的帝王生活也无踪无影;惟有那些环绕在四周的青山,仍然和当年的景物相同。

注释

金陵:古邑名。战国楚威王七年(前333)灭越后设置。在今南京市清凉山。 玉树:指陈后主所制的乐曲《玉树后庭花》。歌残:歌声将尽。残,一作“愁”,又作“翻”。王气:指王朝的气运。 景阳:南朝宫名。齐武帝置钟于楼上,宫人闻钟早起妆饰。兵合:兵马会集。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戍:一作为“画”。“景阳”句:一作“景阳钟动曙楼空”。 松楸:指在墓地上栽种的树木。一作“楸梧”。冢(zhǒng):坟墓。 禾黍:禾与黍。泛指粮食作物。语本《诗经·王风·黍离》小序: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因而作了《黍离》一诗。 石燕:《浙中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 江豚:即江猪。水中哺乳动物,体形像鱼,生活在长江之中。吹浪:推动波浪。 英雄:这里指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 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李白《金陵三首》:“山似洛阳多。”

赏析

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古都,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慨言志的话题。一般咏怀金陵的诗,多指一景一事而言,许浑这首七律则“浑写大意”,“涵概一切”(俞陛云《诗境浅说》),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诗以追述隋兵灭陈的史事发端,写南朝最后一个小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公元五八九年,隋军攻陷金陵,《玉树后庭花》曲犹未尽,金陵却已末日来临,隋朝大军直逼景阳宫外,城防形同虚设,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这是金陵由盛转衰的开始,全诗以此发端,可谓善抓关键。 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禾黍。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这就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捩点及其蕴含的历史教训。 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这里,“拂”字、“吹”字写得传神,“亦”字、“还”字写得含蓄。“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晴亦雨”意味着“阴固雨”,“夜还风”显见得“日已风”。“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雨的人物,如尾联所说的英雄。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尾联照应开头,抒发了诗人对于繁华易逝的感慨。英雄,指曾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金陵和洛阳都有群山环绕,地形相似,所以李白《金陵三首》有“山似洛阳多”的诗句。“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说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大不一样了。江山不改,世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 这首怀古七律,在选取形象、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例如中间两联,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的变化,手法和景物却大不相同: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颈联借助比兴取得暗示的效果;松楸、禾黍都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植物,石燕和江豚则是传说里面神奇怪诞的动物。这样,既写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形象,又烘托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浪漫主义气氛。至于炼字,以首联为例:“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合”字又以泰山压顶之势,表现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威力:“王气终”则与尾联的“豪华尽”前后相应,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读来令人不禁怅然。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树:指陈后主所制的艳曲《玉树后庭花》。
  • 王气:旧指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之气。
  • 景阳:陈朝宫殿名,这里指陈朝。
  •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 松楸:松树与楸树,墓地常植,代指坟墓。
  • 禾黍:泛指庄稼。
  • 六代: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皆建都于金陵。
  • 石燕:形似燕子的石头,传说遇雨即飞,雨止复化为石。
  • 江豚:一种水生哺乳动物,生活在长江中。
  • 洛中:指洛阳,这里用来比喻金陵的青山依旧。

翻译

《玉树后庭花》的歌声消逝,陈朝的国运也随之终结,景阳宫的士兵集结,但戍楼已空无一人。 远近的千官坟墓上长满了松树和楸树,六朝的宫殿遗址上,庄稼高低错落。 石燕在云中飞舞,晴天也会带来雨意,江豚在浪中翻腾,夜晚的风也随之而起。 英雄一旦离去,昔日的繁华便荡然无存,只剩下青山依旧,仿佛洛阳的景象。

赏析

这首作品以金陵为背景,通过对陈朝灭亡后的景象描写,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玉树歌残王气终”一句,既点明了陈朝的灭亡,又暗含了对繁华易逝的哀叹。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进一步以自然之永恒对比人事之无常。结尾“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更是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自然永恒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历史与哲理的沉思。

许浑

许浑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