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单父南楼詶窦公衡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拼音
名句
译文
时光过得快啊,就像露水一见太阳就干,红花一遭霜打就蔫。
自从与君离别以后,仿佛俯仰之间春花就换了秋枝条。
泰山顶上夏云嵯峨,山上有山,好像是东海白浪连天涌。
云化飞雨从江面上扑来,卷起浮尘直入你的珠帘帷帐。
也知道你此时一定是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屋里,也知道你此时一定在思念我。
我独自一人在南楼读道书,幽静清闲仿佛在神仙的居所。
可惜的是没有那个喜欢闹闹的人提酒来,只能希望你写篇动人的文章来提提神!
注释
《太平广记》:崔圆,开元二十三年应将帅举科,又于河南府充乡贡进士。其日正于福唐观试,遇敕下,便于试场中唤将拜执戟参谋河西军事。应制时,与越州剡县尉窦公衡同场并坐,亲见其事。公衡之名位,略见于此。
梁简文帝《长沙宣武王碑》:“秋条下叶,春卉含芳。”
江淹诗:“炼药瞩虚幌,泛瑟卧遥帷。”
卢炎诗:“青轩明月时。”
谢灵运诗:“结念属霄汉,孤影莫与谖。”
《汉书》:扬雄家素贫,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江淹诗:“高文一何绮。”
序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诗,出自《全唐诗》。全诗共十四句,九十字,是一首酬赠诗。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露:秋天的露水。
- 红颜:指年轻人的红润脸色。
- 俯仰:比喻时间短暂。
- 春芳:春天的花草。
- 秋条:秋天的枝条。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
- 飞雨:飘落的雨。
- 帷:帐幕。
- 青轩:青色的轩窗,指代安静的居所。
- 结念:心中所想。
- 道书:道教的书籍。
- 幽帘:幽深的帘幕。
- 仙居:神仙居住的地方,比喻清静幽雅的居所。
- 高文:指优秀的文学作品。
- 起予:启发我。
翻译
秋天的露水见到太阳就消失了,年轻人的红润脸色也随着霜降而凋零。与你分别仿佛俯仰之间,春天的花草便告别了秋天的枝条。 泰山的山势高峻,夏天的云彩在其上,仿佛是白色的波浪在东海上涨。飘落的雨从川上飞来,远处的帐幕卷起,清除了浮动的尘埃。 我知道你独自坐在青色的轩窗下,此时心中的思绪与我们共同的怀想相连。 我关闭南楼阅读道教的书籍,幽深的帘幕下,清静寂寥如同神仙的居所。从未有好事者来访,幸好有你的优秀文学作品来启发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到来和青春的消逝,而“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则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后半部分转向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