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 其二端午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殊方:远方,异地。(殊,shū)
- 重五: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
- 角黍:粽子。(黍,shǔ)
- 草蒲: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可提取芳香油,有香气。(蒲,pú)
- 艾虎:用艾做成的虎形饰物,古代端午节佩戴以辟邪。
- 钗凫(fú)朱符:钗头挂着红色的符箓。
- 啭(zhuàn):鸟宛转地鸣叫。
- 象板:象牙制的拍板,用以打拍子。
翻译
稀稀疏疏的几点黄梅雨落下,在这异地又逢端午节。金色的粽子包裹着糯米,翠绿的菖蒲仿佛泛着玉光,这里的风土人情依然和荆楚之地一样。人们裁剪出艾虎形状的衣物,头上的钗饰挂着红色的符箓,手臂上缠绕着红色的丝线。扑上香粉的丝绵,拿着唤风的绫扇,在小窗下午休。
投江自尽的屈原已经远去,我劝您不要只是对着酒,感慨时事,怀念古人。慢慢地婉转歌唱,轻轻地敲击象板,这胜过阅读《离骚》的章句。荷花的香气暗暗传来。渐渐地让人沉浸其中,进入陶醉的境界,沉醉乡中深处。躺卧着倾听江头的声音,画船上传来喧闹的鼓声。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端午节的情景和人们的庆祝活动,同时也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上阕通过对端午节的各种特色物品和习俗的描写,如黄梅雨、角黍、菖蒲、艾虎、朱符、红缕等,展现了节日的浓厚氛围和独特风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端午节的热闹与欢乐。
下阕则从对屈原的怀念展开,词人劝人不要只是沉浸在对历史的感慨中,而应该通过欣赏音乐和享受生活来寻找快乐。词中“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一句,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认为欣赏音乐的乐趣胜过阅读经典的章句。最后,词以“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结尾,描绘了江面上热闹的场景,进一步烘托出节日的欢乐气氛。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个人的情感体验相结合,既展现了节日的文化内涵,又传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杨无咎
杨一作扬。宋临江清江人,字补之。一说名补之,字无咎。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寓居洪州南昌。高宗朝累征不起。绘画擅墨梅,变水墨点瓣为白描圈线,显梅之清疏淡雅。水墨人物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风格婉丽。
► 1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