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里昌言疏
注释
- 昌言:有益于国家的大道理或策略。
- 五月一日诲:古代习俗,五月一日端午节教育子弟。
- 宣于政者:向政府陈述自己的主张。
- 惶灼:惶恐不安。
- 畜:养活。
- 累:拖累。
- 辱亲:使亲人蒙羞。
- 灰身粉骨:形容极度悔过。
- 孟明:春秋时期秦国将领,孟明视。
- 匡秦之心:辅助秦国的意愿。
- 冯异:东汉名将,曾助刘秀统一全国。
- 篑:盛土的筐子,比喻微小的努力。
- 大易:《周易》,古代占卜学著作。
- 顺:顺应天意和人心。
- 否:困厄。
- 泰:吉祥。
- 交趾:古代地名,今越南北部。
- 还珠:比喻知错改过。
- 弗虑胡获:出自《诗经》,意为不要忧虑,只要去做就会有所收获。
- 追思罪戾:回想过去的罪过。
翻译
乡亲们在端午节教导,孩子们各自陈述对国家有益的策略。我接受命令后感到惶恐,内心充满悲伤。古人说,贤明的君主不会养活无用的臣子,慈爱的父亲也不会溺爱无能的孩子。因为他们的存在无益于国家,反而会给家庭带来负担。唉,我还能说什么呢?我的行为让亲人蒙羞,我应该彻底悔过,甚至粉身碎骨来向父母和国家道歉,还有什么脸面去谈论天下大事呢?之所以我能忍受耻辱,是因为认为白白死去不如建立节操,苟且偷生不如成就名声。如果真心悔过,即使有过错也能改正,做仁德之事并不需要外在条件。像孟明视虽受三次失败的指责,但他坚持辅佐秦国的决心;冯异即使有一次失败也不以此为耻,反而增强了辅佐汉朝的信心。他们的志向最终得以实现,功绩终成。这些道理虽小,却可以说明大道理。这就是我怀着过去错误但不追究,期待未来奋发向前的原因,我要在余生中弥补遗憾,为国家尽一份力。
如今大人您被委派到边远地区,治理三江五湖之外的地方,跨越东瓯,渡过南海。哎,这都是我的过错,我无处逃避。然而,我曾从《周易》中学到,人的成功在于诚信,天的帮助源于顺应。因此,君子不会因困境而改变原则,困境终会转变为吉祥;忠诚的臣子不会因困苦而丧失志向,最终必会迎来好运。虽然交趾遥远,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尚书》不是说吗,只要努力去做,自然会有收获。我实在无法抑制心中的愤怒,谨呈上《百里昌言》一书,分为十八篇,分上下两卷,希望能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稍微帮助到公共事务。我深深反思过去的罪过,如同投入深谷。恭敬地送上这份言疏,略有不周之处。我再次拜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王勃对自己过去的反省和对未来的决心,他以端午节的教育为引,阐述了个人应如何为国家效力,即使有过错也要勇于改过,以求实现自我价值。他引用古人名言和《周易》中的智慧,为自己被贬谪到偏远地区辩解,同时表达出对国家和父母的深深愧疚。《百里昌言》是他试图通过文学形式,为国家贡献智慧和策略,体现出他的责任感和坚韧精神。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充满了哲理和自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