鹞雀赋

鹞欲取雀。雀自言:“雀微贱,身体些小,肌肉瘠瘦,所得盖少。君欲相啖,实不足饱。”鹞得雀,初不敢语。“顷来轗轲,资粮乏旅。三日不食,略思死鼠。今日相得,宁复置汝!”雀得鹞言,意甚怔营:“性命至重,雀鼠贪生;君得一食,我命是倾。皇天降鉴,贤者是听。”鹞得雀言,意甚怛惋。当死毙雀,头如果蒜。不早首服,烈颈大唤。行人闻之,莫不往观。雀得鹞言,意甚不移。依一枣树,藂莀多刺。目如擘椒,跳萧二翅。我当死矣,略无可避。鹞乃置雀,良久方去。二雀相逢,似是公妪,相将入草,共上一树。仍叙本末,辛苦相语。向者近出,为鹞所捕。赖我翻捷,体素便附。说我辨语,千条万句。欺恐舍长,令儿大怖。我之得免,复胜于免。自今徙意,莫复相妒。
拼音

注释

鹞:一种凶猛的鸟,样子像鹰,比鹰小,捕食小鸟,通常称“鹞鹰”、“鹞子”。 瘠(jí)瘦:瘦削,不肥胖。 轗轲(kǎn kē):困顿,不得志。 丛(cóng):古同"丛"。 莀(chén):草多的样子。 擘:大拇指。 跳萧(xiāo):扑腾,跳动。 徙意:谓改变意念。

《鹞雀赋》是三国时期曹植所作,主要描写“鹞欲取雀”,雀与之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赋主要采用拟人化和象徵的手法,通过对话和叙述相结合的行文方式,形象地展示了雀与鹞抗争的场面。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一种小型猛禽,类似鹰或鹞子。
  • :麻雀,一种常见的小型鸟类。
  • 轗轲:形容处境困顿,艰难。
  • 资粮:指食物和物资。
  • :稍微。
  • 死鼠:比喻非常低劣的食物。
  • 宁复置汝:意思是不再把你当作食物。
  • 怔营:惊慌失措的样子。
  • 皇天降鉴:祈求上天公正裁断。
  • 怛惋:悲痛、懊悔。
  • 首服:低头认输。
  • 烈颈大唤:用力挣扎呼叫。
  • 行人:路人。
  • 藂莀:丛生的枝茎。
  • 擘椒:形容眼睛像分开的花椒籽,形容目光锐利。
  • 跳萧:跳跃飞翔。
  • 公妪:年长的女性。
  • 本末:事情的始末。
  • 翻捷:突然逃脱。
  • 体素便附:身体轻盈,容易攀附。
  • 辩语:机智的语言。
  • 欺恐舍长:欺骗对方,暴露自己的弱点。
  • 大怖:极度恐惧。
  • 胜于免:比直接获救更幸运。

翻译

鹞鹰想要捕捉麻雀,麻雀自我辩解说它卑微,身形微小,肉质贫瘠,无法提供太多食物。鹞鹰抓到后,最初没有说话,因为自己也面临困境,三天没吃东西,甚至想吃死老鼠。但它现在有了食物,决定不再吃掉麻雀。麻雀听到这话,心中害怕,明白生死攸关,即使只是一点食物,也会让它失去生命。它祈求上天公正,希望贤者能倾听。鹞鹰听后感到悲伤,但最终还是准备杀死麻雀。麻雀挣扎时,发出尖叫,路人纷纷围观。麻雀虽然害怕,但决心坚守,它躲进有刺的枣树,用锐利的目光飞快地逃窜。它知道这次必死无疑,没有其他出路。鹞鹰最后放过了它,离开后,麻雀与另一只麻雀相遇,它们像是老妇人一样互相安慰,讲述刚才的经历。那只麻雀说自己刚刚从死亡边缘逃生,全靠它的智慧和敏捷。它提醒同伴,不能嫉妒,要珍惜彼此的存活。从此,它们不再互相嫉妒。

赏析

曹植的《鹞雀赋》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揭示了生存竞争中的弱肉强食,同时也展现了弱者的智慧和勇气。鹞鹰与麻雀的对话,既有力量的对比,也有生存策略的较量。麻雀虽小,却能以智谋自救,其坚韧和机智令人印象深刻。同时,赋中寓言式的表达,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感受到人生的不易和生命的可贵,体现了曹植深厚的人文关怀。

曹植

曹植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