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谐录 · 猫号

乔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若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雲,雲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雲’。”又客说之曰:“雲霭蔽天,风倏散之,雲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故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其本真哉?”
拼音

译文

乔奄家里养了只猫,他认为它长相奇特,对外称为“虎猫”。 有位客人说:“老虎很勇敢,但还不及龙的神威,改称‘龙猫’吧。” 另一个客人说:“龙固然比老虎神威,可龙升到天空要浮在云气上,云超过了龙,不如改名‘云猫’。” 又一位客人说:“云遮没天空,风很快把它吹散,云抵不住风,改名‘风猫’吧。” 又有客人说:“大风颳起来,墙足可挡住它,风不及墙,改名‘墙猫’吧。” 最后一个客人说:“墙虽然坚固,可老鼠却能在那里打洞,墙是要被老鼠毁坏的,老鼠比墙厉害,还是叫‘鼠猫’好。” 一位老人听了,嘲笑他们道:“唉,捉老鼠的就是猫呗,猫就是猫,为什么要失去它本来的面目呢?”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乔奄:姓乔的人,这里指刘元卿所提到的主人。
  • :养。
  • 自奇之:自认为它很特别。
  • 号于人曰:向别人宣称它是。
  • 虎猫:原名,主人认为像老虎一样凶猛。
  • :确实。
  • 龙之神:比老虎更神的龙。
  • 更名曰:改名为。
  • :本来,确实。
  • :云彩。
  • 浮雲:飘在空中的云。
  • :忽然,迅速。
  • :驱散。
  • :对抗,相比。
  • 飙起:疾风骤起。
  • :只,仅仅。
  • 屏以墙:用墙壁作为屏障。
  • :倒塌。
  • :这,那么。
  • 维鼠穴之:老鼠会打洞穿过。
  • 东里丈人:东边里的老者,指有见识的人。
  • 嗤之:嘲笑他。
  • 胡为:为什么。
  • 本真:本来的样子,真实的自我。

翻译

乔奄家里养了一只猫,自己觉得它很特别,便对外宣称它叫‘虎猫’。有个客人建议说:“老虎虽然猛,但龙更为神奇,不如叫它‘龙猫’。”另一个客人接着说:“龙确实比老虎神,但云彩升天时需要风托着,云岂不是比龙更厉害,不如叫它‘云’。”又一个客人说:“云会被风很快吹散,云其实比不上风,那就叫它‘风’吧。”再一个客人说:“大风吹来,只有墙能挡,墙比风更强大,不如叫它‘墙猫’。”最后一位客人则说:“墙虽然坚固,但老鼠能从洞里钻过,墙也会垮掉,墙又怎能比得上老鼠,就叫它‘鼠猫’好了。”

东边的老者听了,笑道:“哎呀!抓老鼠的本就是猫,猫就是猫,为什么要迷失自己的本来面目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讲述一只猫被不断改名的故事,讽刺了人们追求虚名、忽视本质的现象。主人和客人们围绕猫的特性争论不休,最终猫失去了最初的名称——“虎猫”,变得越来越抽象,失去了实际意义。而东里丈人的嘲笑揭示了对这种现象的批评,强调了保持事物本来面目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上追求虚荣、忘却初衷的风气的批判。

刘元卿

刘元卿

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南陂藕下村人。「江右四君子」之一,江右王门後期大家,在理学、教育和文学等领域皆卓有成就,著述甚丰,有《劉聘君全集》,《大學新編》、《山居草》、《還山續草》、《通鑒纂要》、《六鑒》、《諸儒學案》、《賢奕編》等,其中寓言集《贤奕篇》被收入《四库全书》。刘元卿自幼苦讀,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在江西乡试中夺魁,後来在他人的推荐下,带着向朝廷的上书和文卷参加会试,但因「五策伤时,忏张居正」,未获取录,还险遭杀身之祸。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他创立复礼书院。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再次参加考试,又没有被取录,于是绝意功名,回到家乡,研究理学,收徒讲学。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神宗诏毁书院,全国大多数书院被迫停办,而刘元卿把复礼书院改名为「五穀神祠」,仍聚众讲学如故。後来学禁解除,复礼书院又恢复原名,此後名声更大,「道日益隆,誉日益广」。复礼书院有严密的学规,且教育质量好,以致湖南、湖北等省的有志之士都不远千里来此求学,海内学者对刘元卿的学识非常钦佩,誉他为「泰山北斗」。刘元卿还创办了识仁、中道、一德等书院,至此,他与当时省内名流吴康斋、邓潜谷、章本清齐名,被人们称为「江右四君子」。 随着知名度扩大,不少官员多次上书朝廷,推荐刘元卿,称刘元卿为「负迈俗之志节,蕴济世之经纶」。皇帝非常重视,授他为「国子博士」、「阶承德郎」衔,特别下旨叫刘元卿去京城做官。但刘元卿悉心讲学,不肯去做官。後来皇帝又再次派员催他赴任,刘元卿再三推辞不掉,衹好应召入京。不久,即升礼部主事。在朝三年,他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封建王朝的举措,在《请举朝讲疏》、《节制贡吏疏》、《直陈御倭第一要务疏》中,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于革除弊政、安定边陲、抵御外侮都是非常有利的。可惜刘元卿的这些政治主张,得不到皇帝的采纳,于是他称病辞归,告老还乡。 ► 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