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谐录 · 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拼音
译文
楚国有一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船掉头还是船转弯,是快还是慢,只听从师傅的(教导)。因此他到江中岛屿之间的小河里小试身手,没有不如人意的,于是他就认为自己已完全学会了驾船的技术。就立马谢别了船师,击鼓径直快进,突然遇到危险,他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入江中,舵失去操控。然而现在造成的危险,不就是之前得意所造成的吗?
注释
习:学习。
操:控制,这里指驾船。
折:指船调头。
旋:指船转弯。
疾:快。
徐:慢慢地。
惟舟师之是听:只听从师傅的(教导)。惟,只、仅仅;舟师,传授驾船技术的人。
渚:水中小洲。
莫:没有。
遂:于是就。
尽:全部。
遽(jù): 立即。
谢:辞别。
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径:径直。
亟:立即、突然。
犯:遇到。
乃:于是、就。
四:四周。
柁:通假字同“舵”,做动词,驾驶。原指船舵。
始:开始。
顾:张望。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习:学习。
- 折旋:辗转,回旋。
- 疾徐:快慢。
- 惟:只。
- 舟师:驾船的师傅。
- 洲渚:水中的陆地。
- 遂:于是。
- 遽:急忙。
- 谢:辞别。
- 椎(chuí)鼓:击鼓。
- 径进:径直前进。
- 亟(jí):急忙,赶快。
- 犯:遭遇。
翻译
有个楚国人学习驾船,他开始在水中小洲之间辗转、回旋时,船行的快慢完全听从驾船师傅的。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驶向的地方没有不顺利如意的,于是他就认为完全掌握了驾船的技术,于是急忙辞别了驾船师傅,击鼓径直前进,很快就遭遇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入江中船失去了控制。然而造成今天的危险局面,难道不是前几天的幸运所导致的吗?
赏析
这则寓言故事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自以为掌握了全部技能,便盲目自信、急于求成的楚人形象。他一开始在小范围内驾船得心应手,就以为学到了所有本领,草率地辞别师傅独自行动,最终陷入险境。故事告诫人们,学习任何事情都不能浅尝辄止、盲目自大,要保持谦逊和谨慎,不断积累经验,踏实前行。否则,可能会因一时的侥幸和自以为是而遭遇挫折和失败。这个故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警示作用。

刘元卿
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南陂藕下村人。「江右四君子」之一,江右王门後期大家,在理学、教育和文学等领域皆卓有成就,著述甚丰,有《劉聘君全集》,《大學新編》、《山居草》、《還山續草》、《通鑒纂要》、《六鑒》、《諸儒學案》、《賢奕編》等,其中寓言集《贤奕篇》被收入《四库全书》。刘元卿自幼苦讀,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在江西乡试中夺魁,後来在他人的推荐下,带着向朝廷的上书和文卷参加会试,但因「五策伤时,忏张居正」,未获取录,还险遭杀身之祸。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他创立复礼书院。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再次参加考试,又没有被取录,于是绝意功名,回到家乡,研究理学,收徒讲学。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神宗诏毁书院,全国大多数书院被迫停办,而刘元卿把复礼书院改名为「五穀神祠」,仍聚众讲学如故。後来学禁解除,复礼书院又恢复原名,此後名声更大,「道日益隆,誉日益广」。复礼书院有严密的学规,且教育质量好,以致湖南、湖北等省的有志之士都不远千里来此求学,海内学者对刘元卿的学识非常钦佩,誉他为「泰山北斗」。刘元卿还创办了识仁、中道、一德等书院,至此,他与当时省内名流吴康斋、邓潜谷、章本清齐名,被人们称为「江右四君子」。
随着知名度扩大,不少官员多次上书朝廷,推荐刘元卿,称刘元卿为「负迈俗之志节,蕴济世之经纶」。皇帝非常重视,授他为「国子博士」、「阶承德郎」衔,特别下旨叫刘元卿去京城做官。但刘元卿悉心讲学,不肯去做官。後来皇帝又再次派员催他赴任,刘元卿再三推辞不掉,衹好应召入京。不久,即升礼部主事。在朝三年,他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封建王朝的举措,在《请举朝讲疏》、《节制贡吏疏》、《直陈御倭第一要务疏》中,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于革除弊政、安定边陲、抵御外侮都是非常有利的。可惜刘元卿的这些政治主张,得不到皇帝的采纳,于是他称病辞归,告老还乡。
► 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