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子亭记
译文
注释
- 震泽:太湖的古称。
- 嘉靖壬寅:即嘉靖二十一年(1542 年)。
- 涸(hé):水干。
- 弘邃:宽阔深邃。
- 阅:经历。
- 享堂:祭堂,供奉祖宗牌位或神鬼偶像的地方。
- 浑敦:亦作“混沌”,古代传说中指天地未分前浑然一体的状态。
- 梼杌(táo wù):中国古代神话中上古时期的四凶之一。
- 躄(bì):瘸腿。
- 觊(jì):希望得到。
- 郗超:人名。
- 旃(zhān):“之焉”的合音。
- 潺湲(chán yuán):形容流泪的样子。
- 襁褓(qiǎng bǎo):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 髧(dàn):头发下垂的样子。
- 两髦:古代一种儿童发式,发分垂两边至眉。
- 弥弥:形容水满的样子。
- 昳(dié):太阳偏西。
- 泌(mì):泉水涌出的样子。
- 荡潏(dàng yù):水动荡涌起的样子。
- 谲(jué):欺诈。
翻译
太湖之水,蜿蜒向东流成为吴淞江,二百六十里后流入大海。嘉靖二十一年,我开始带着我的儿子来居住在江边,就在这二百六十里长的水道之中。江水到这里将要干涸,一片萧然的旷野,没有辋川那样的景物,阳羡那样的山水;只有几十间屋子,里面颇为宽阔深邃,有山有水池也很美,足以躲避尘世。我生性懒得外出,双层门白天也关闭着,绿草长满庭院,最喜爱我的儿子和几个弟弟在穿走于长廊之间玩耍游戏。儿子来的时候九岁,现在十六岁了。几个弟弟小的三岁、六岁、九岁。这是我平生快乐的事。 十二月己酉日,带着家人往西去。我每年不过三四个月居住在城里,儿子跟随出行很少,到这次离开就再也不回来了。常常想起初八那天,一起相随出门,没想到他的足迹随着鞋子消失了,悲痛至极,认为这是非常奇怪没有这样的事。因为我的儿子在这里居住了七个寒暑,山池草木,门阶户席之间,无处不见我儿子。埋葬在县的东南门,守坟的俞老,傍晚时看到儿子穿着绿衣裳,在享堂中,我的儿子难道没有死吗!于是建造了思子亭。徘徊四周远望,长天空阔,极力看向那云烟迷蒙之处,一定会有一天能看到我的儿子轻快地回来。于是在亭中刻下文字,那词说: 天地运转变化,随着时代而变迁。生机之气日益稀薄,哪里比得上古代祖先。 混沌未开和凶恶之人,却被上天认为是贤能的。丑陋瘸腿之人,上天却认为美丽。 盗跖那样的人必定长寿,颜回那样的人寿命必定短暂。哎呀我的儿子,怎敢期望他周全! 现代也有这样的,安然对待也是应该的。从前的郗超,死在贼人之间。 留下的书信在箱子里,他的父亲丢弃了它。为什么我的儿子,越是思念越是觉得好呢? 有个贫穷之士,居住在海边。长途跋涉来哭泣,涕泪不断。 王公大人,死后就没了流传。我的儿子身体孱弱,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从出生,到一百年。什么时候不会死,死去的有成千上万。 像那些死去的,也不值得说啊!像我儿子,真的令人可怜。 我的庭院我的房屋。我的书籍我的篇章。他头发下垂两边,有美丽的眉毛和红润的脸庞。 仿佛那绿衣,就在我面前。朝朝暮暮,年年岁岁。 像呢又不像呢?茫茫苍天啊!腊月之初,儿子坐在小轿子里。 我倚着栏杆,池水满满的。太阳从山亭升起,数万只乌鸦飞来停下。 竹子树木交相布满,树枝下垂叶子披散。这样过了三天,我认为是福祉。 哪里知道这样的吉祥,是儿子死亡的征兆?儿子如果真的是神,确实没有死啊。 这时亭子前面,有两株山茶花。影子在石池里,绿叶和红花。 儿子行走在山径上,沿着水的岸边。从容说笑,手里采摘两朵花。 花的容貌映照,灿烂如云霞。山花开着,儿子已经辞别家园。 一朝变化离去,真的没有死吗? 汉代有个太子,死后八天,行走万里,又苏醒过来讲述自己的经历。 依靠尼姑渠余,像白玉那样可以作证。大风疾雷,俞老战战兢兢。 奔跑来告诉我,棺材已经空了。儿子现在起来了,仿佛还在屋里。 我早晨盼望,到太阳偏西。我晚上盼望,到太阳升起。 向西望五湖的清澈泉水涌出,向东望大海的波浪动荡涌起。 辽阔长天,阴云浓密四处。俞老不来说情况,悲风吹拂萧瑟。 宇宙的变化,每日都有更新变化。哪里说没有呢,我并非奇怪欺诈。 父子能再次欢乐,这一生已经满足了。哎呀上天啊,见证这份真诚专一!
赏析
这篇文章是归有光为怀念逝去的儿子而作。注释中对一些较难理解的字词进行了解释,如“震泽”“干涸”“享堂”等。归有光详细回忆了与儿子在江边居住的点滴,表达了对儿子的深深思念和难以接受其逝去的悲痛之情。他感慨天地、人世的变化,思考生死命运的无常。文中通过对儿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与其他事例的对比等,凸显出对儿子特殊且深沉的情感。文章情感真挚,文笔流畅,充分展现了归有光细腻的情感和出众的文学才华。同时,他对儿子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思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父爱和对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