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第一枝 · 忆梅
老树浑苔,横枝未叶,青春肯误芳约。背阴未返冰魂,阳梢已含红萼。佳人寒怯,谁惊起、晓来梳掠。是月斜花外幺禽,霜冷竹间幽鹤。
云淡淡、粉痕渐薄,风细细、冻香又落。叩门喜伴金尊,倚栏怕听画角。依稀梦里,记半面、浅窥珠箔。恁时得、重写鸾笺,去访旧游东阁。
拼音
注释
浑:满是。
冰魂:喻梅花高洁的品格精神。宋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幺:小。
半面:《南史·徐妃传》载,南朝梁元帝眇一目,徐妃知帝将至,常饰半面妆以待。
珠箔:珠帘。
恁时:什么时候。
鸾笺:彩笺,指代书信。
东阁:唐杜甫《和裴迪》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指梅花所在地。
赏析
这首词的字面意思如题所示是“忆梅”,是否另有寄托,不详;但看全词,似非单纯的咏物词。词的开首五句只说梅花初绽。唐人齐己《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寒梅一枝开。”而此词说梅花只开得一半,北枝未开南枝开。然而仅仅这半点春色,已经烘动芳心,佳人起来梳妆打扮了。春色恼人眠不得啊。“是月斜”三句,都是写梅边景象,古诗中常用此类景物衬托梅花,如北宋林逋《山园小梅》“暗香浮动月黄昏”,南宋姜夔《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此词中的“老树浑苔”与“苔枝缀玉”同一意思。苔梅是梅树中的一种,“其枝樛曲万状,苍藓鳞皴,封满花身”(见南宋范成大《梅谱》)。又,“是月斜”三句也许用典,《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条载,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于松林中见一女子,淡妆素服,出迓师雄,语极清丽。因与共叩酒家门,得酒相饮,笑歌戏舞。后醉寝。但觉风寒相袭。久之,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顾,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已。“从下片的”叩门喜伴金尊“来看,应有用典的可能。果真如此,那么下片”云淡淡“数句,也较容易理解:这是梦醒后的一种失落感。又因为唐大角曲中有《大梅花》、《小梅花》,乐奏花落,所谓”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惊破了好梦,所以说”倚栏怕听画角"。画角,一种有花纹的角,吹奏乐器。接下去,又是对梦的朦胧回忆。“半面”的出典,原是恶谑,但用在这里,却有佳人“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美感,是作者不能忘情的再一次显现。然而,这一切都是一场春梦罢了,都是消逝了的影子,空剩下无法抹去的回忆。相忆至深,不免寄意未来,希望有朝一日,重寻旧踪,去访梅寻梦。词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拟人手法,将花比人,将人比花,人花糅合,表达出作者对逝去的美好人事的向往;而全词又从姜夔《暗香》、《疏影》脱胎,遣词命意,无不沾带姜词的痕迹。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浑苔:长满苔藓。浑:满、全。
- 冰魂:这里指梅花的精神韵味,梅花常被视为冰清玉洁,所以称作冰魂。
- 红萼:梅花红色的花萼。
- 幺禽:小鸟。 幺(yāo):小。
- 冻香:指梅花的香气,因寒冬而称冻香。
- 金尊:精美的酒杯,尊通“樽”。
- 画角:古管乐器,相传创自黄帝,或曰传自羌族。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画角”。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 珠箔:珠帘。 箔(bó):帘子。
- 恁(nèn)时:那时。
- 鸾笺:彩色的纸张,常用来题写诗赋。这里代指书信。
翻译
古老的梅树全身长满了苔藓,横斜的枝干还未长出叶子,美好春光怎肯耽误梅花绽放的约定。背阴处的梅花还保留着冰清玉洁的神韵,朝阳的枝头却已含着红色的花萼。就好像佳人畏寒,是谁惊起她清晨起来梳妆打扮。原来是斜月映照在花外的小鸟,霜雪寒冷中竹间的幽鹤。
云朵淡淡,梅花的粉色痕迹渐渐淡薄,微风细细,那带有寒冻的梅香又飘落一些。敲门拜访欣喜能伴有美酒,倚靠栏杆却害怕听到画角的声音。在模模糊糊的梦里,记得曾透过珠帘短暂地看了梅花一眼。那时若能再次写满书信,定要前去寻访曾经赏梅的东阁。
赏析
这首词以忆梅为主题,词的上片便描绘出一幅寒冬梅花图,通过“老树浑苔”“横枝未叶”等描写,刻画了梅树的古朴形态,然后从“背阴”与“阳梢”不同状态,展现梅花不畏严寒、含苞待放的姿态。“佳人寒怯”巧妙地将梅花拟人化,“晓来梳掠”想象新奇,赋予梅花一种灵动的娇俏之感。“月斜花外幺禽,霜冷竹间幽鹤”进一步营造出清幽高雅的氛围。
下片则在梅花渐衰的情境中融入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云淡淡、粉痕渐薄,风细细、冻香又落”写梅花在时光推移中渐渐凋零,充满了对美好消逝的惋惜。“叩门喜伴金尊,倚栏怕听画角”,将赏梅时短暂的欣喜与听到画角引发的惆怅相对比。“依稀梦里”几句,通过回忆梦中所见梅花,抒发对过去赏梅经历的怀念,以及想要重拾美好时光的愿望。整首词情景交融,借对梅花的回忆,抒发了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情感细腻委婉,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
张翥的其他作品
- 《 东坡淮口墨迹卷后有黄策诗 》 —— [ 元 ] 张翥
- 《 秋日陪吴兴诸府公宴鲁公池上 》 —— [ 元 ] 张翥
- 《 幼闇宗师以诗招赏海棠文申有诗见约次韵 》 —— [ 元 ] 张翥
- 《 七忆忆钱塘 》 —— [ 元 ] 张翥
- 《 感皇恩 · 题赵仲穆画凌波水仙图 》 —— [ 元 ] 张翥
- 《 金缕词送王季境还广陵 》 —— [ 元 ] 张翥
- 《 并州歌送张彦洪使毕还河东 》 —— [ 元 ] 张翥
- 《 自悟 》 —— [ 元 ] 张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