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 题赵仲穆画凌波水仙图

· 张翥
湘水冷涵秋,行云平贴。时见惊鸿度萍末。雾鬟烟佩,微步一川凉月。软波擎不定,龙绡袜。 楚楚绀莲,愔愔瑶瑟。照影明珰两清绝。汜人何处,起舞为谁轻别。数峰江上晚,和愁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湘水:指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 冷涵秋:形容湘水在秋天的清凉。
  • 惊鸿:比喻美女,这里指画中的水仙。
  • 度萍末:在浮萍之间穿行。
  • 雾鬟烟佩:形容女子头饰如雾,佩饰如烟,这里用来描绘水仙的轻盈飘逸。
  • 龙绡袜:指用龙绡(一种轻薄透明的丝织品)制成的袜子,形容水仙的衣饰华美。
  • 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
  • 绀莲:深青色的莲花,这里比喻水仙的美丽。
  • 愔愔:安静和谐的样子。
  • 瑶瑟:美玉制成的瑟,古代的一种弦乐器,这里形容音乐的悠扬。
  • 照影明珰:明亮的耳饰映照在水中的影子,这里形容水仙的装饰。
  • 汜人:指水中的仙女。
  • 数峰江上晚:江边的山峰在傍晚时分。
  • 和愁叠:与忧愁交织在一起。

翻译

湘江的水在秋天显得格外清凉,天上的云朵平铺如贴。不时可以看到如惊鸿般的美女在浮萍间穿行。她的头饰如雾,佩饰如烟,在一片凉月下轻盈地行走,整个河流都因此变得凉爽。她的衣裳软软的,仿佛擎不住,是用龙绡制成的袜子。

她鲜明整洁,如同深青色的莲花,安静和谐地弹奏着瑶瑟。她的明亮耳饰在水中的倒影与她本人一样清绝。水中的仙女在哪里?她为谁起舞,轻轻地告别。江边的山峰在傍晚时分,与忧愁交织在一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秋夜湘江边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水仙的美丽与神秘。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形容词,如“惊鸿”、“雾鬟烟佩”、“龙绡袜”等,生动地刻画了水仙的形象。同时,通过“瑶瑟”、“明珰”等音乐和装饰的描写,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结尾的“数峰江上晚,和愁叠”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忧愁。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