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雪斋为紫霄宫杨逢宾题

· 张翥
雪树生香满佩巾,紫霄最上集仙真。 苔荒鹤迹浑无路,花暗笙声不见人。 瑶圃月寒通白晓,丹台云暖驻长春。 莫教流水山前去,恐似桃源客问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佩巾:古代妇女系在腰间的巾帕,用来擦拭或装饰。
  • 紫霄:指天空,也用来形容高远的地方。
  • 集仙真:聚集仙人。
  • 鹤迹:鹤的足迹,常用来象征仙境或隐逸之地。
  • 笙声:笙的音乐声,笙是一种古代的吹奏乐器。
  • 丹台:炼丹的地方,也指仙境中的高台。
  • 长春:常绿不凋,比喻仙境中永恒的春天。
  • 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理想中的隐逸之地。
  •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探寻或访问。

翻译

雪中的梅花散发着香气,弥漫在佩巾周围,紫霄之巅聚集着仙人真灵。 青苔覆盖的地面,鹤的足迹依稀可见,却似乎没有通往那里的路;花丛深处,笙声悠扬,却不见吹笙的人。 瑶圃的月光寒冷,与白昼相通,丹台的云雾温暖,驻留着永恒的春天。 不要让山前的流水离去,恐怕会像桃花源中的客人一样,有人来探寻这隐秘的仙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幽静而神秘的仙境景象,通过雪树、紫霄、鹤迹、笙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苔荒鹤迹浑无路”与“花暗笙声不见人”巧妙地表达了仙境的隐秘与超然,而“莫教流水山前去,恐似桃源客问津”则隐含了对尘世纷扰的避讳和对仙境安宁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