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 寿叶丞相

江头父老,说新来朝野。都道今年太平也。见朱颜绿鬓,玉带金鱼,相公是,旧日中朝司马。 遥知宣劝处,东閤华灯,别赐《仙韶》接元夜。问天上、几多春,只似人间,但长见、精神如画。好都取、山河献君王,看父子貂蝉,玉京迎驾。
拼音

注释

“寿叶丞相”:四卷本甲集作“为叶丞相作”。 司马:《宋史·卷三百三十六·司马光传》:“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司马相公也。』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 玉带金鱼:唐 宋三品以上官之服饰。唐·韩愈《示儿》诗:“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 宣劝处:《花庵词选》作“宣劝后”。 宣劝:《诗词总龟·前集·卷二十七·书事门》:“宣劝字,东坡数使之。其一和王仲至《喜雪御筵》诗曰:‘宣劝不多心自醉’其一和蒋颖叔《端门观灯》诗云:‘十分宣劝恐难胜。’” 东閤:《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传》:“公孙弘自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与参谋议。” 《仙韶》:《新唐书·卷二十二·礼乐志》:“文宗诏太常卿冯定采开元雅乐,制《云韶法曲》及《霓裳羽衣舞曲》。……乐成,改法曲为《仙韶曲》。” 貂蝉:貂蝉为侍从贵臣所著冠上之饰,其制为冠上加黄金珰,附蝉为饰,并插以貂尾也。“父子貂蝉”事未详。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朝野:朝廷和民间。
  • 朱颜绿鬓:形容年轻美貌的面容和乌亮的鬓发。
  • 玉带金鱼:古代官员的服饰和配饰,显示身份地位。
  • 相公:对丞相的尊称。
  • 中朝司马: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
  • 东閤(gé):东阁,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 宣劝:指皇帝劝臣下饮酒。
  • 《仙韶》:美妙的乐曲。
  • 元夜:元宵之夜。
  • 貂蝉:古代官员的冠饰。
  • 玉京: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这里借指京城。

翻译

江边的父老乡亲,说着近来朝廷和民间的情况。都说今年天下太平啊。看见那有着年轻面容和乌亮鬓发,系着玉带佩着金鱼的人,就是丞相大人啊,原来是过去朝中的重臣司马。遥远地知晓在招待劝酒的地方,东阁华灯明亮,另外赏赐了美妙乐曲来迎接元夜。问天上有多少春天,就好像人间一样,只是长久地看见丞相精神面貌如画卷一般美好。最好把这大好河山都献给君王,看着父子都戴着貂蝉冠饰,前往京城迎接帝王。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为寿叶丞相而作,既描绘了当时的太平景象,又对叶丞相的尊崇地位和美好形象进行了刻画。词中通过对叶丞相外貌、身份地位以及所受待遇的描写,展现出其显赫与荣耀。同时用“精神如画”等词语突出其气质。最后表达了希望献山河于君王以及对叶丞相父子迎接帝王的憧憬,反映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和对朝廷的美好祝愿。全词语言文雅,气氛热烈,透过对场景和人物的渲染,生动地传达出一种喜庆和尊敬的情感。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