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遗爱寺前溪松

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 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 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 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 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 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 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 栋梁君莫采,留着伴幽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偃亚(yǎn yà):形容松树屈曲之态。
  • 侵临:接近,临近。
  • (chuáng):古代原指支撑帐幕、伞盖、旌旗的木竿,后借指帐幕、伞盖、旌旗。这里形容松树枝如旌旗。

翻译

那屈曲的高大松树,靠近着小小的石溪。 它安静地与流水相对,高大的树顶和远处的山峰平齐。 翠绿的树冠烟雾笼罩,浓密异常,松树枝如雪花般压低,好似花幢。 与僧人一道在松树下清雅的影子里闲坐,又借仙鹤稳稳地在树枝上栖息。 想要用笔描绘出它的形状实在困难,想要用琴弹奏出它的韵味也容易迷失。 夏天的风中它发出槭槭的声响,晴朗的夜晚它的露水显得凄凉。 我独自与它契合,把它当作住所,闲暇时绕着它行走,它宛如小路一般。 请不要采伐这可做栋梁之材的松树,留下它陪伴我这幽居之人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遗爱寺前溪边的一棵松树,通过对松树的形态、环境以及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喜爱和对幽居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容词和形象的比喻,如“偃亚”“翠盖”“花幢”等,生动地展现了松树的姿态和特点。同时,诗人通过“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表达了松树之美难以用笔墨和音乐来完全表达的感受。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优美,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风格。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