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 过七里濑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拼音
所属合集
译文
乘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笑严光当年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雲,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中原音韵》、《太平乐府》俱注「双调」。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双调小令,六十六字,有三体:前阕八句四平韵,後阕八句三平韵;前阕八句五平韵,後阕八句三平韵;前阕八句五平韵,後阕八句四平韵。此调短句多,上下阕结尾以一字领三个三言句,前人于此三句中常用相同的字,尤为别致。音节颇流美悦耳,亦可略加衬字。
「过七里濑」:《二妙集》本、毛本作「七里滩」。元延祐本无词题。
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钱塘江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一统志·严州府》:「七里濑,一名七里滩,在桐庐县严陵山西。」《元和郡县志》:「在建德县东四十里。」《寰宇记》:「七里濑即富春渚也。」宋·叶石林《避暑录》:「七里滩两山耸起壁立,连亘七里,土人谓之泷。」
「一叶舟轻」句:唐·韩昌黎《湘中酬张十一功曹》诗:「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水天清、影湛(zhàn)波平」句:唐末五代·僧可朋《赋洞庭》诗:『水涵天影阔。』」湛,清澈。
鱼翻藻鉴:此喻水面如镜般平。唐·杜少陵《绝句六首·其四》诗:「翻藻白鱼跳」:藻鉴:亦称藻镜,指背面刻有鱼、藻之类纹饰的铜镜。藻,生活在水中的一种隐花植物。
曲曲如屏:傅子立注:「罗邺《金陵》诗:『江山入图画。』辛寅逊诗:『远岫如屏横碧落。』」刘尚荣按:「此句(罗句)不见《全唐诗》罗邺卷中。罗邺《巴山旅舍言怀》:『家山如画不归去,客舍似仇谁遣来。』见《全唐诗·卷六百五十四》。又按《全唐诗·卷六百六十五》录罗隐《四顶山》诗:『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疑傅干误罗隐为罗邺;又误合肥(四顶山在合肥东南)为金陵,又误『精神』为『江山』也。待考。」又按「(辛)句出《登戎州江楼闲望》,见《舆地纪胜·卷一百六十三·〈潼川府路·叙州〉》,作者题署辛夤逊。傅干《注》误标作者名矣。」
虚老:《二妙集》本、毛本作「空老」。
严陵:《後汉书·卷九十八·〈逸民传·严光传〉》:「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後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後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後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章怀太子注:「顾野王《舆地志》曰:『七里滩在东阳江下,与严陵濑相接,有严山。桐庐县南有严子陵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下可坐十人,临水,名为严陵钓坛也。』」
空名:傅子立注引滕白《严陵钓台》诗:「只将溪畔一竿竹,钓却人间万古名。」刘尚荣按:「《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一》滕白集中无此诗,疑乃佚诗也。又按,宋葛立方撰《韵语阳秋·卷十一》引此句,未明作者为何人。」龙榆生注引唐·韩致尧《招隐》诗:「时人未会严陵志,不钓鲈鱼只钓名。」空,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作「虚」。
序
此词描写了七里濑的优美景色,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也流露了功名虚无、江山长在的人生哲学。前阕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後三句从不同角度写溪水;下阕开头两句写山,中间插入议论感慨,最後又以写山作结。全词将水上行舟的「静美」,和时空变化的「动美」结合的十分完美,语言清丽,意境广渺,既有幽美的画面,又含有深邃的哲理,刚柔相济,韵味深远。
赏析
此词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此词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接下来用一个「过」字领下边的「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使画面飞速地流动起来,高度简练概括地记录了沿途的景色和主观的感受。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词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後阕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
这是词的上阕,写水;而下阕开头两句写山。作者首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夹岸的奇山异景——「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近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
「算当年,虚老严陵。」东汉初年的严子陵,辅佐刘秀打天下以後,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昔人多说严光垂钓实是「钓名」,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表达出浮生若梦的感慨: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么真正能永恒留传的实体是什么呢?「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意思是说,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这是东坡的一贯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感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下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前面写水,後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东坡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而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尽管仕途不顺,却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词中那生意盎然、活泼清灵的景色中,融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七里濑(lài):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濑,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 藻鉴:亦称藻镜,指背面刻有鱼、藻之类纹饰的铜镜,这里比喻像镜子一样平的水面。
- 汀(tīng):水边平地。
- 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刘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师。授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
翻译
一叶小舟多么轻快,双桨划开水波惊动鸿雁。水色与天色一样清澄,明净的水面倒映着天光云影。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搅动着水中如镜般的藻草,白鹭在水边小洲上轻轻点过。经过了沙石上急流的小溪,有寒霜下寒冷的小溪,还有月色下明亮的小溪。 重重叠叠的山峦犹如画卷,弯弯曲曲的溪流仿佛屏风。也算一下当年严陵在此隐居,徒然地终老,空留下一个虚名。只有那远山连绵起伏,山间白云缭绕,还有清晨时青翠的山峰。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江南水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上阕主要写自然之景,小舟轻快、水天清澈、鱼鹭等动态画面,富有生机。下阕中“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体现了一种对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最后以远山、云山和晓山的永驻来暗示自然的永恒与人世虚名的短暂对比,意境深远。全词语言清丽,风格飘逸,给人以美的享受。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