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赋
何秋菊之可奇兮,独华茂乎凝霜。挺葳蕤于苍春兮,表壮观乎金商。延蔓蓊鬱,缘坂被冈。缥幹绿葉,青柯红芒。华实离离,晖藻煌煌。□□规圆,芳颖四张。微风扇动,照曜垂光。
于是季秋九月,日数将并。顺阳应节,爰钟福灵。置酒华堂,高会娱情。百卉彫瘁,芳菊始荣,纷葩晔晔,或黄或青。乃有毛嫱西施,荆姬秦嬴,妍姿妖艳,一顾倾城。擢纖纤之素手,宣皓腕而露形。仰抚云髻,俯弄芳荣。
掇以纖手,承以轻巾。揉以玉英,纳以朱脣。服之者长生,食之者通神。
故夫菊有五美焉,圆花高悬,準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晩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
- 蓊鬱(wěng yù):形容草木茂盛。
- 坂(bǎn):山坡,斜坡。
- 冈(gāng):山脊。
- 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
- 彫瘁:亦作“凋悴”,凋谢枯槁。
- 晔晔(yè yè):形容光芒四射。
- 毛嫱(máo qiáng):古代美女名。
- 西施:春秋越国美女。
- 荆姬:楚国的美女。
- 秦嬴:秦地的美女。
翻译
为何秋菊如此奇特啊,独自在凝结寒霜时花朵繁茂。在苍绿的春天挺立于枝叶繁盛之态啊,在金秋时节展现出壮观景象。蔓延生长草木茂盛,沿着山坡覆盖山冈。洁白的茎干绿色的叶子,青色的枝柯红色的锋芒。花朵果实众多,光辉灿烂绚丽辉煌。圆圆的形状,芬芳的花穗四处张开。微风轻轻吹动,映照闪耀垂落光芒。 在这个秋季的九月,天数将尽。顺应阳气适应时节,恰好聚集福泽灵气。摆下酒宴在华丽的殿堂,举行盛大的聚会娱乐心情。各种花卉凋零枯槁,芳香的菊花开始繁荣,纷纷繁花灿烂闪耀,有的是黄色有的是青色。竟然有毛嫱、西施,楚国、秦国的美女,美丽的姿态妖冶艳丽,看一眼就能使全城为之倾倒。抬起纤细的洁白双手,露出洁白的手腕。仰头抚摸着云样的发髻,俯身摆弄着菊花的芳容。 用纤细的手采摘,用轻柔的丝巾承接。用美玉般的花来揉碎,纳入朱红的嘴唇。服用它的人能长生,食用它的人能通神。 所以菊花有五种美好,圆形的花朵高高悬挂,像着天空的极点。纯正的黄色没有杂色,像大地的颜色。早早种植晚晚盛开,像君子的品德。顶着霜露出花穗,像刚劲正直。在流水中轻盈体态,是神仙的食物。
赏析
这首《菊花赋》生动地描绘了菊花在秋天的独特之美和其丰富的象征意义。作者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菊花在寒霜中繁茂盛开的壮观景象,如“挺葳蕤于苍春兮,表壮观乎金商”等句,突出了菊花的顽强生命力。诗中还将菊花与众多美女相提并论,强调其美丽动人。同时阐述了菊花的各种美好特质,以及它被赋予的长生、通神等寓意,从多个角度赞美了菊花的品性与价值。整体语言优美华丽,意境深远,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王重阳
王重阳(1113年 —1170年),京兆咸阳人(今陕西咸阳),原名中孚,字允卿,后因参加武举而易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嚞(或喆),字知明,号“重阳子”,以“害风”为自称。[1] 是全真道的开创者,被尊为“北五祖”之一。
王重阳出身于一个“家业丰厚”的富裕家庭。他早年曾应金国武举,后因功封甘河酒监。解决过饥荒时家乡被盗匪侵扰的问题,为乡人所倚重。金正隆四年(1159年)六月望日,王重阳在终南甘河镇中饮酒,期间遇到两位仙人。王重阳有咏诗曰:“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诀传来便有功。”后人以其所遇之仙人为吕洞宾。翌年中秋,王重阳再遇仙于醴泉县,仙人留下五篇歌颂,并要求王重阳读毕后将之火化。在遭逢仙人指点后于金世宗大定元年掘地穴居,称之“活死人墓”,以方牌挂其上,书云:王害疯(自称疯子)灵位。七年后,王重阳走出活死人墓,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有七位著名的弟子,在道教历史上称为北七真。王重阳主张三教平等。指出“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金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病逝于还乡途中,葬于户县祖庵镇。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记载王重阳有《全真前后集》、《韬光集》、《云中录》、《分梨十化说》流传于世。[14] 明代《正统道藏》收录了以下王重阳的传世著作:《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分梨十化集》、《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
► 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