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星分斗牛,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鍾。
拼音
所属合集
序
此词是他的早年之作,词作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时秦观自会稽(今浙江绍兴)还里,“时复扁舟循邗沟而南,以适广陵,泛九曲池,访隋氏陈迹,入大明寺,饮蜀井,上平山堂”,“遂登摘星寺。寺,迷楼故址也。”(见《淮海集·与李乐天简》)
这首词吊古伤怀,借题发挥,不失为中国文人抒怀写意的独特方式。词人在词中抚今追昔,“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的风光已成昨日黄花,而今剩下的只有“乱云”、“流水”和“离宫”。此时此境,词人唯有饮酒、作词可打发时光:“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词的气势也由此而冲天直起,词人饱满的人格力量因此而张扬,那种困兽犹斗、慷慨悲壮的形象与顽强拚搏的豪情与雄心清晰可见,给人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与意志鼓舞。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星分斗牛:古人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扬州对应斗牛星宿分野。
- 万井提封:泛指众多的人口和广阔的土地。“井”,古代以八家为一井;“提封”,总计。
- 曳照春金紫:穿着闪光的官服。“曳”,拖,拉;“金紫”,指高官显爵者的服饰,这里指穿此类服饰的官员。
- 飞盖:急驰的马车。
- 追思故国繁雄:怀念过去扬州的繁华昌盛。“故国”,指原来的扬州。
- 迷楼挂斗:隋炀帝在扬州建迷楼,高可数丈,可与星辰相接。
- 月观横空:扬州有望月的楼观,气势非凡。
- 纹锦制帆:用锦缎制作船帆。
- 明珠溅雨:隋炀帝从扬州经运河出游,龙船用珍宝装饰,下雨时水滴溅落,如明珠散落。
- 宁论爵马鱼龙:意谓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尽情享乐。“爵马”,爵位和马匹,代表高官厚禄;“鱼龙”,指各种身份的人。
- 孤鸿:孤独的大雁。
- 拚(pàn):舍弃,不顾惜。
翻译
天空中星辰对应着斗牛星宿的分野,扬州的疆域连接着淮海地区,这里人口众多,土地广阔。路边鲜花绽放,香气四溢,黄莺啼叫,人们纷纷起床,东风吹拂着十里长街的珠帘。豪杰们气概如长虹般壮阔。官员们身着闪光的官服,乘坐马车相随。街巷边垂杨轻拂,南北走向的画桥在青烟中若隐若现。
追想过去的扬州繁华昌盛,有高耸的迷楼仿佛与星辰相接,宏伟的月观横亘空中,船帆用锦缎制作,珍宝装饰的龙船在雨中行驶,如明珠溅落,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尽情享乐。往事如孤独的大雁般远去。只留下乱云流水,萦绕着旧时的宫殿。此时最适宜挥笔写下万字文章,一饮而尽千杯美酒。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扬州的壮丽景色和繁华景象,同时也抒发了对过去繁华的追思和感慨。上阕主要描写扬州的地理、人口和繁荣的景象,通过“星分斗牛,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交代了扬州的地理位置和广阔的地域,“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则展现了扬州的生机勃勃和美丽风光,“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描绘了扬州的豪杰和官员们的气势和风采。下阕通过回忆过去扬州的繁华,如“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展现了当时的奢华和繁荣,然而“往事逐孤鸿”,过去的繁华已如过眼云烟,只留下些许痕迹,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最后“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鍾”则表现了一种豁达的情怀,试图以文字和美酒来忘却过去的繁华与沧桑。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扬州的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秦观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时被排挤,北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又远徙郴州(湖南郴县),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还,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秦观亦有诗才,但被自己的词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时代的诗人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表现更突出,以至于“诗名殊不藉藉”。秦观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