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注释
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
因:因袭:沿用、继承。
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
赏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损益。它的含义是增减、兴革。即对前代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等有继承、没袭,也有改革、变通。这表明,孔子本人并不是顽固保守派,并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时代,他也不反对所有的改革。当然,他的损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是以不改变周礼的基本性质为前提的。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二十八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为政篇 · 第二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二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学而篇 · 第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公冶长篇 · 第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为政篇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论语 · 里仁篇 · 第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子罕篇 · 第二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鼂错论 》 —— [ 宋 ] 苏轼
- 《 论语 · 泰伯篇 · 第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八佾篇 · 第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管子·九守 》 —— [ 周 ] 管仲
- 《 论语 · 子罕篇 · 第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里仁篇 · 第二十六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