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 · 殿前欢
醉翁酡,醒来徐步杖藜拖。家童伴我池塘坐,鸥鹭清波。映水红莲五六科,秋光过,两句新题破。秋霜残菊,夜雨枯荷。
醉颜酡,太翁庄上走如梭。门前几个官人坐,有虎皮驮驮。呼王留唤伴哥,无一个,空叫得喉咙破。人踏了瓜果,马践了田禾。
拼音
所属合集
赏析
第二首曲子富有特色,详细描绘了元朝官吏下乡、百姓遭殃的情形。连贯而细致的动词使用将这帮贪官污吏描绘得栩栩如生,曲家不作任何评论,仅用白描手法,为我们留下历史的珍贵画面。正是元曲中的精品。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调:宫调名。 殿前欢:曲牌名。
- 酡(tuó):喝了酒脸色发红。
- 杖藜拖:拖着藜杖。 藜:草本植物,枯老的茎可做拐杖。
- 科:量词,棵。
- 太翁庄:村庄名。
- 虎皮驮驮:指用虎皮包裹的银锭。驮驮,形容堆积很多。
- 王留、伴哥:元曲中农村青年的常用名字,这里泛指村里的年轻人 。
翻译
醉翁我喝得满脸通红,醒来后拖着藜杖慢慢地散步。家童陪着我在池塘边坐下,只见鸥鹭在清澈的水波上嬉戏。水面倒映着五六株红莲,美好的秋光已经过去,我刚吟出两句新的诗句。这时看到秋霜下残败的菊花,夜雨中枯萎的荷叶。
我喝得醉脸发红,在太翁庄上来回穿梭。门前坐着几个官人,面前摆放着许多用虎皮包裹的银锭。他们呼喊着王留、叫着伴哥,却一个人都没有来,喊得嗓子都快破了。这些官人一来,把村民们种的瓜果都踏坏了,马儿也践踏了地里的庄稼 。
赏析
这首曲子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日田园生活场景,从醉翁醉酒醒来后的行止,到欣赏池塘边的鸥鹭、红莲,再到面对秋霜残菊、夜雨枯荷,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田园秋景的优美与静谧,表现出一种闲适惬意又略带怅惘的情绪。后一部分画风陡然一转,描写太翁庄上官员到来的情景,通过官员呼唤村民无人应答,以及人踏瓜果、马践田禾的乱象,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官员下乡对百姓生活造成的侵扰与破坏,反映出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奈与疾苦。前后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以这种对比手法,深刻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珍视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感丰富且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讽刺意味。

刘时中
刘时中 [元] (约元成宗大德年间前后在世),洪都(今江西南昌)人,元代散曲家。生卒年、生平、字号均不详,约元成宗大德年间前后在世。官学士,时中工作曲,今存小令六十余支,套数三四首,以水仙子西湖四时渔歌最著名。
► 13篇诗文
刘时中的其他作品
- 《 正宫 · 端正好 · 上高监司 》 —— [ 元 ] 刘时中
- 《 端正好_上高监司众 》 —— [ 元 ] 刘时中
- 《 双调 · 折桂令 · 农 》 —— [ 元 ] 刘时中
- 《 山坡羊·侍牧庵先生西湖夜饮 》 —— [ 元 ] 刘时中
- 《 南吕 · 四块玉 》 —— [ 元 ] 刘时中
- 《 双调 · 清江引 》 —— [ 元 ] 刘时中
- 《 中吕 · 红绣鞋 · 劝收心 》 —— [ 元 ] 刘时中
- 《 中吕 · 朝天子 · 邸万户席上 》 —— [ 元 ] 刘时中
相关推荐
- 《 中吕 · 红绣鞋 · 西湖雨 》 —— [ 元 ] 张可久
- 《 大石调 · 青杏子 · 骋怀 》 —— [ 元 ] 曾瑞
- 《 双调 · 寿阳曲 》 —— [ 元 ] 贯云石
- 《 蟾宫曲 · 雪 》 —— [ 元 ] 薛昂夫
- 《 梧叶儿 》 —— [ 元 ] 杨朝英
- 《 双调 · 水仙子 · 自足 》 —— [ 元 ] 杨朝英
- 《 越调 · 斗鹌鹑 · 冬景 》 —— [ 元 ] 苏彦文
- 《 越调 · 天净沙 · 闲题 》 —— [ 元 ] 吴西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