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文

· 柳永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庶人:指平民百姓。庶(shù)。

翻译

父母生育子女却不教育,这是不疼爱子女。即使教育但不严格,这也是不疼爱子女。父母教导了而子女不学习,这是子女不爱惜自己。即使学习了但不勤奋,这也是不爱惜自己。所以养育子女一定要教育,教育就一定要严格;严格就一定要勤奋,勤奋就一定会成功。学习,那么平民百姓家的子女能成为高官;不学习,那么高官家的子女也会成为平民。

赏析

这首《劝学文》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强调了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它指出父母对子女有教育的责任,而且教育要严格,同时子女自身也要勤奋学习,这样才能获得成功。通过对比学习和不学习带来的不同结果,如学可使庶人之子成为公卿,不学则使公卿之子沦为庶人,深刻地体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对人们起到了劝勉和激励学习的作用。这种观点在当时乃至现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柳永

柳永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