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七十九
问:“程子云:‘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何墨氏兼爱,反不得谓之仁?”
先生曰:“此亦甚难言,须是诸君自体认出来始得。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如冬至一阳生,必自一阳生而后渐渐至于六阳;若无一阳之生,岂有六阳?阴亦然。惟其渐,所以便有个发端处;惟其有个发端处,所以生;惟其生,所以不息。譬之木,其始抽芽,便是木之生意发端处;抽芽然后发干,发干然后生枝生叶,然后是生生不息。若无芽,何以有干有枝叶?能抽芽,必是下面有个根在。有根方生,无根便死。无根何从抽芽?父子、兄弟之爱,便是人心生意发端处,如木之抽芽,自此而仁民,而爱物,便是发干生枝生叶。墨氏兼爱无差等,将自家父子、兄弟与途人一般看,便自没了发端处;不抽芽便知得他无根,便不是生生不息,安得谓之仁!孝、弟为仁之本,却是仁理从里面发出来。”
拼音
所属合集
译文
问:“程子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为什么墨家‘兼爱’,反而被说成是不仁呢?”
先生说:“一言难尽,主要靠你们自己体察出来才能明白。仁是天地生生不息的理,它弥漫宇宙,无处不在,然而它的流行发展,也有个渐进的过程,所以才能生生不息。例如,冬至时一阳开始产生,一定是从一阳开始,渐至六阳才能出现;若没有一阳的产生,又何来六阳?阴也是这样。因为渐进,所以就有个发端之处;因为有个发端处,所以会生长;因为生长,所以生生不息。譬如树木,开始发芽,便是树木生长的发端处;发芽后长干,长完干又开始抽枝生叶,然后繁衍生长永不停止。如果无芽,哪有主干和枝叶?能发芽,必然是下面有根。有根才能活,无根便会枯死。无根哪里去抽芽?父子、兄弟之爱,便是人心生之意的发端处,像树木的发芽,从这里开始而仁爱百姓,泽及万物,便是抽枝生叶。而墨家的‘兼爱’‘无差’等思想,将自家父子兄弟与陌生人一般看待,就没有了发端处;不抽芽,便知它是无根的,便不是生生不息的,哪里谈得上仁?孝、悌是仁的根本,仁理就是从孝悌中产生出来的。”
注释
墨氏‘兼爱’,指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非攻”的思想。
六阳,十一月冬至为一阳初生,此后每月生一阳,至五月为六阳。
差等,见《孟子·滕文公下》第五章:“爱无差等,施由亲始”,此句为墨家夷子所言,意为“爱没有差别等级,只是施行的时候从亲人开始”,孟子反对之,以为爱有取舍,见同一章。

王守仁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文章博大昌达,初刻意为词章,后不复措意工拙,而行墨间自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 928篇诗文
王守仁的其他作品
- 《 午憩香社寺 》 —— [ 明 ] 王守仁
- 《 与郭子全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中 · 答欧阳崇一 · 一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二十二 》 —— [ 明 ] 王守仁
- 《 家僮作纸灯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四十五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四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修易录 · 十 》 —— [ 明 ] 王守仁
相关推荐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直录 · 十四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十六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二十六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八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一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九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六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一 》 —— [ 明 ] 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