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圣寿 · 二之一 · 双调)
燔柴烟断星河曙。宝辇回天步。端门羽卫簇雕阑,六乐舜韶先举。鹤书飞下,鸡竿高耸,恩霈均寰寓。
赤霜袍烂飘香雾。喜色成春煦。九仪三事仰天颜,八彩旋生眉宇。椿龄无尽,萝图有庆,常作乾坤主。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释
燔柴:古代的一种祭天之礼。将牺牲玉帛置于堆积的柴草上,焚烧以使烟气达于天。《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
星河:银河。
宝辇:帝王的车驾。
回天步:意谓天子起驾回宫。
端门:皇宫的正南门。
羽卫:仪仗队。
簇:簇拥。
六乐:指六大古乐,即《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见《周礼地宫保氏》注)。
舜韶:即《大韶》,相传为舜所作,故称。
举:作、演奏。
鹤书飞下:据《宋史礼志》载:宋初至真宗时,祭礼毕皇帝还宫,登明德门楼。楼上以朱丝绳贯木鹤,仙人乘木鹤奉大赦天下的诏书循绳而下,故称鹤书飞下。鹤书又为书体名,又称鹤头书、鹄头书。古代帝王征辟贤士的诏书用此书体。
鸡竿:制金鸡附于竿顶,专为皇帝下赦令时用。《新唐书百官志》:“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彩盘。”
恩霈:恩泽。霈:雨盛貌,喻恩泽。
均:此为遍及的意思。
寰寓:即寰宇,天下。
赤霜袍:古代一种华贵的礼服。李白《上元夫人》诗:“裘披青毛锦,身着赤霜袍。”此指皇帝祭天时穿的绛纱袍。
烂:色彩鲜丽。
春煦:指春天温暖的日光。煦,阳光的温暖。
九仪三事:指文武百官。九仪,周代对九种命官的授命仪式。《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此指朝廷命官。三事,指三公。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唐宋仍称三公,但已无实权。
天颜:帝王的容颜。
八彩:八种色彩。古代传说“尧眉八采”(见《春秋演孔图》)。此为对君王的谀颂之词。
旋:随即。
椿龄:祝人长寿之辞。椿为长寿的象征。《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萝图:也作罗图,罗列图书以为席蓐。古人以为席于萝图之上可获吉利。《淮南子览冥训》:“援绝瑞,席萝图。”后因以萝图为喜庆之物。
乾坤:指天地。
赏析
设坛祭天,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祭祀活动。北宋初,在汴京南薰门外设泰坛祭祀昊天上帝。此后每三年一享,在冬至日举行,称为南郊。据吴熊和考证,由于“天书”降世,宋真宗在通常三年一享的郊礼之外,还举行过两次盛大的祭天活动。其中一次是在天禧元年(1017年)正月“天书”降世十周年之际,举行了一系列庆典。柳永的这首《御街行》,就是为此次南郊盛典写的颂圣之辞。(见《杭州大学学报》第21卷第1期79~80页)
此词依次叙述了郊礼的三个阶段。
“燔柴”两句,言祭天和还宫。“燔柴”是祭天的重要仪式:将牺牲、玉帛一同放在积柴之上,以火焚之使烟气上达于天。依宋制,举行祭礼日,从丑时开始,所以皇帝礼毕乘辇回宫当在拂晓,这也就是词中所述“烟断星河曙”“宝辇回天步”。
上阙“端门”以下,言皇帝还御宫殿正门,仪仗队奏乐,皇帝登明德门楼,大赦天下。其中“鹤书”“鸡竿”均指肆赦,“恩霈均寰寓”是颂扬天子的恩泽遍及宇内。
词的下阙写皇帝在宫中接受群臣称贺。“赤霜袍”两句,写皇帝的衣着和脸上的喜气。“九仪三事”句写文武百官称贺的场面。“八彩”句谀颂皇帝有圣王气象。“椿龄”三句则是群臣向皇帝称颂祝寿的套话。天禧元年,宋真宗正好六十岁。既逢“天书”降世十周年,又逢真宗六十大寿,柳永作词以献,并题之为“圣寿”。
大凡谀颂之辞,多有堆砌辞藻而少真情实感之弊,这首《御街行》也不例外。不过,柳永毕竟是宋词大家,此词内容上虽无可观,但在表现手法上长于铺陈,长于喜庆气氛的渲染,所叙场面历历如在目前,也并非无可读之处。
薛瑞生以为,《全宋词》对此首补“圣寿”一题不当,并考证此词“或写天禧二年(1018年)大赦”。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燔柴(fán chái):古代祭天仪式,将玉帛、牺牲等置于积柴上而焚之。
- 辇(niǎn):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
- 羽卫:帝王的卫队和仪仗。
- 簇:聚集,簇拥。
- 雕阑:雕花的栏杆。
- 六乐:指黄帝、尧、舜、禹、汤、周武王六代的古乐。
- 舜韶(shùn sháo):即舜乐,传说虞舜所作的乐曲。
- 鹤书:书体名,也指诏书。
- 鸡竿:一端附有金鸡的长竿。古代多于大赦日树立。
- 霈(pèi):大雨,亦喻帝王恩泽。
- 寰寓:寰宇,天下。
- 煦(xù):温暖。
- 九仪:古代指天子接待不同来朝者而制定的九种礼节。
- 三事:指正德、利用、厚生。
- 椿龄:祝人长寿之词。
- 萝图:本意是罗列图籍,后用以指疆宇。
翻译
祭天的柴火燃烧产生的烟渐渐消散,星河在曙光中显现。天子的车驾回宫,那步伐仿佛来自天上。皇宫正门的羽林军簇拥着雕花的栏杆,首先演奏起了虞舜时代的古乐。诏书从天上降下,高高的鸡竿耸立着,皇恩广布天下。
天子穿着红色的绣有云纹的袍子,袍上散发着香雾,喜悦的神色使春天都变得更加温暖。以九种礼节接待来朝者,秉持正德、利用、厚生之事,仰望着天颜,眉间便生出八种色彩的祥瑞之气。祝愿天子如椿树一样长寿无尽,疆土繁荣有庆,永远作为天地间的主宰。
赏析
这首词是柳永为帝王祝寿所作,充满了对帝王的赞美和祝福。词的上阕描写了帝王祭天回宫的情景,通过“燔柴烟断”“宝辇回天步”“端门羽卫簇雕阑”等描绘,展现出了庄严、宏大的场面。“六乐舜韶先举”“鹤书飞下”“鸡竿高耸”“恩霈均寰寓”则突出了帝王的权威和恩泽广布。
下阕着重描写帝王的形象和祥瑞之兆。“赤霜袍烂飘香雾”描绘了帝王服饰的华丽,“喜色成春煦”表现出帝王的喜悦给人带来的温暖之感。“九仪三事仰天颜,八彩旋生眉宇”进一步强调了帝王的仁德和祥瑞之象。最后“椿龄无尽,萝图有庆,常作乾坤主”表达了对帝王长寿、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
整首词用词华丽,意象丰富,通过对场面的描绘和对帝王的赞美,营造出了一种庄重、祥瑞的氛围,体现了柳永在词的创作上的高超技艺。

柳永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