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拼音

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

三吴:(说法不一)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jī):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chóng)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叠巘(yǎn):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 三秋: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 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菱,菱角;泛,漂流。 嬉嬉钓叟莲娃:钓鱼的老叟和采莲的少女都很愉快。 千骑(jì)拥高牙:这里指孙何外出时仪仗很威风,随从人员很多。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这里指高官孙何。 吟赏烟霞:歌咏和观赏湖光山色。烟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异日图将好景:有朝一日把这番景致描绘出来。异日,他日。图,描绘。将,用在动词后的语气助词。 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是对中书省的美称,代指朝廷。

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阕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赏析

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它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衹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衹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阕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彷彿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阕写杭州,下阕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形胜: 地理形势优越。
  • 三吴: 指古代长江下游的吴郡、吴兴、会稽三个地区。
  • 都会: 大都市。
  • 钱塘: 古代杭州的别称。
  • 烟柳画桥: 雾气笼罩下的如画桥梁。
  • 风帘翠幕: 形象地描绘了门窗上挂有绿色窗帘和装饰华美的屋舍。
  • 参差: 高低错落的样子。
  • 天堑: 天然的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 珠玑: 比喻珠宝或精美的货物。
  • 罗绮: 织锦或丝绸,代指华丽的衣物。
  • 羌管: 古代的一种竹制乐器,类似笛子。
  • 菱歌: 唱着采菱歌谣。
  • 嬉嬉钓叟莲娃: 渔翁和采莲女儿童在游玩。
  • 高牙: 将领出行时的仪仗队中的旗杆。
  • 凤池: 对朝廷的美称。

翻译

位于东南的富饶之地,杭州作为三吴的大都会,自古以来就繁华无比。烟雾缭绕的柳树下,精致的桥梁,挂着绿色帘幕的屋宇,高低错落,仿佛有十万户人家。江边的树木围绕着金色的沙滩,汹涌的波涛像卷起霜雪一样壮观,钱塘江宽阔无边。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家家户户都堆满了金银珠宝和华丽的丝织品,争斗着奢华的生活。

西湖的美景更是清新怡人,秋天有盛开的桂花,夏天有十里荷花。白天,羌笛在晴空中悠扬,夜晚,采菱女的歌声在湖面上飘荡,老者垂钓,孩童戏水,一片欢乐景象。威武的队伍簇拥着官员,他们醉酒后欣赏着箫鼓演奏,沉浸在如画的山水之间。期待将来能将这些美景画下来,回京时向同僚们夸耀。

赏析

柳永的《望海潮》是一首描绘杭州美景与繁华的词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北宋时期江南城市的繁荣和生活气息。词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句,展现出西湖的季节之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则凸显了城市的富庶与奢靡。同时,通过“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动态画面,生动展示了当地人民生活的闲适与欢乐。整首词词藻华丽,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柳永的才情和对人间烟火的热爱。

柳永

柳永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 227篇诗文

柳永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