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呈赵晋臣敷文

老子平生,元自有、金盘华屋。还又要、万间寒士,眼前突兀。一舸归来轻叶,两翁相对清如鹄。道如今、吾亦爱吾庐,多松菊。 人道是,荒年穀。还又似,丰年玉。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野鹤溪边留杖屦,行人墙外听丝竹。问近来、风月几遍诗,三千轴。
拼音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钦定词谱》以柳屯田「暮雨初收」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阕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阕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另有平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阕八句四平韵,后阕十句五平韵。 赵晋臣敷文:《上饶县志·寓贤传》:「赵不迂,字晋臣,尝创书楼于上饶,吟咏自适。」《铅(Yán)山县志·卷十二·选举志》:「赵不迂,士礽(Réng)四子,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中奉大夫,直敷文阁学士。」南宋·洪景卢《夷坚三志·壬六·滕王阁火》:「南昌章江门外,正临川流,有小刹四五联处其下,水陆院最富。一僧跨江建水阁三数重,邦人士女,游遨无虚时,实为奸淫翔集之便。庆元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夜,细民家失火,延识其处,俄顷,烟火不可向迩,一院片瓦不存。滕王阁外庑遂罹郁攸之害。赵不迂晋臣以漕使兼府事,出次城头,遥望西山,焚香祷于旌阳真君。西风方炽,忽焉反东,火随以息。常年八月十五日,所至以真君生朝,自旦日即率诣玉隆宫,四远毕集,未尝不东风,盖欲使献送者舟船利达。凡半月,岁岁如是。灵仙威神,如在其上,其为人作敬,宜矣。大孙赴试漕台,正见其事。」曹石仓《大明一统名胜志·江西南昌府》:「乐园即宋漕司花园,绍兴中转运判官赵奇符剏(chuàng),……至庆元五年,秘阁赵不迂榜以今名。」 金盘华屋:宋·苏东坡《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还又要、万间寒士,眼前突兀」句:唐·杜少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两翁相对清如鹄」句:宋·苏东坡《别子由三首兼别迟·其二》诗:「遥想茅檐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道如今、吾亦爱吾庐,多松菊」句: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诗:「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又《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荒年谷、丰年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诗:「世称『庾文康(亮)为丰年玉,稚恭(翼)为荒年谷』。庾家论云是文康称『恭为荒年谷,庾长仁(统)为丰年玉。』」 鲈鱼归速:《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张翰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见机。」 「问近来、风月几遍诗」句:宋·欧阳永叔《赠王介甫》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华屋:华美的屋宇。
  • 突兀:高耸的样子。
  • (gě):大船。
  • (hú):天鹅。
  • (gǔ):善,好。

翻译

我这辈子,原本就有金盘华美的屋宇。却还要为众多贫寒之士,让万间房屋在眼前高高矗立。一艘大船归来轻松自如,两位老翁相对像高洁的天鹅。说如今,我也喜爱我的房舍,有很多青松和菊花。 人们说,就像荒年中的好谷物。又好像丰收之年的美玉。为什么轻易地就为了鲈鱼而归隐得那么快呢?野鹤在溪边留下了手杖和鞋子,行人在墙外聆听着丝竹之音。问问近来,风月在诗中出现了多少回啊,多达三千轴。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赵晋臣的,词中既展现了辛弃疾自己的志趣和胸怀,又调侃了友人。上阕写他本就拥有富贵,却心怀天下寒士,表达出他的高尚情怀和对归隐生活的喜爱。下阕用“荒年穀”“丰年玉”来比喻赵晋臣,说他是难得之才。又感慨他过早辞官,通过对野鹤、丝竹等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整首词语言明快,既有豪迈之气,又有诙谐之趣,生动地呈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