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名句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注释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坦,平也。荡荡,宽广貌。君子乐天知命,俯仰无愧,其心坦然,荡荡宽大。戚戚,蹙缩貌,亦忧惧义。小人心有私,又多欲,驰竞于荣利,耿耿于得丧,故常若有压迫,多忧惧。本章分别君子小人,单指其心地与气貌言。读者常以此反省,可以进德。
赏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坦荡荡:心地平坦宽广。
- 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
翻译
孔子说:“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忧愁。”
赏析
这句话用简洁而鲜明的对比,概括了君子和小人在心境和行为上的不同特征。君子光明磊落,胸怀宽广,不为琐事所困扰,心境平和。而小人则心胸狭隘,总是计较个人得失,时常陷入忧愁烦恼之中。它强调了品德对于一个人内心状态和生活态度的重要影响,也对人们追求高尚品德、保持开阔心境具有启示意义。它提醒人们要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保持坦荡豁达的胸怀。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孝经 感应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先进篇 · 第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乡党篇 · 第二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子罕篇 · 第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学而篇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里仁篇 · 第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雍也篇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论语 · 先进篇 · 第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学而篇 · 第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雍也篇 · 第二十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先进篇 · 第二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为政篇 · 第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学而篇 · 第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八佾篇 · 第二十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为政篇 · 第十九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