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 春暮郊行

茫茫原野,正春深夏浅,芳菲满目。蓄得新亭千斛泪,不向风前枨触。渲碧波恬,浮青峰软,烟雨皆清淑。渔樵如画,天真只在茅屋。 堪叹古往今来,无穷人事,幻此沧桑局。得似大江流日夜,波浪重重相逐。劫后残灰,战馀弃骨,一例青青覆。鹃啼血尽,花开还照空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春深夏浅: 春天已深,夏天未至,形容春天的晚期。
  • 芳菲: 鲜花盛开,香气四溢。
  • 枨触: 感触到悲伤或往事。
  • 渲碧波恬: 清波荡漾,景色宁静。
  • 浮青峰软: 青山在烟雨中显得柔和。
  • 清淑: 清秀而纯美。
  • 渔樵如画: 渔夫和樵夫的生活如同画卷一般。
  • 天真只在茅屋: 纯真朴素的生活在简陋的茅屋里体现。
  • 沧桑局: 指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 大江流日夜: 大江日夜奔流不息。
  • 劫后残灰: 战争后的废墟。
  • 战馀弃骨: 战争遗留的尸骨。
  • 鹃啼血尽: 杜鹃鸟悲鸣,叫声凄厉。
  • 花开还照空谷: 花儿依然开放,映照着空旷的山谷。

翻译

广袤的田野上,正值春天尾声夏日初临,满眼都是繁花盛开。心中积攒了满满的泪水,却不愿在春风中触景生情。碧波荡漾,青山在烟雨中显得温柔,一切都显得清新美好。渔夫和樵夫的生活就像一幅画,那份纯真只在简陋的茅屋里得以体现。

令人感叹的是,从古至今,无数的人事变迁,就像这世间经历的沧桑巨变。如果能像长江那样日夜流淌,即使波涛汹涌,也彼此追逐。战争过后,只剩下一片片废墟,连同战争遗留的尸骨,都被大自然重新覆盖,青青翠绿。杜鹃鸟的哀鸣声中,鲜血几乎流尽,但山谷里的花朵依然绽放,照亮了这片空旷之地。

赏析

这首词以春暮郊行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哀愁交织的画面。汪精卫运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和平与纯真的向往。词中的“渔樵如画”、“天真只在茅屋”等句,展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理想化描绘,而“鹃啼血尽,花开还照空谷”则寓含了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

汪精卫

汪精卫,本名汪兆铭,字季新,号精卫,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毕业于日本政法大学、辛亥革命后,又留学法国。1910年3月,谋炸清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被判处终身监禁。曾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1938年12月潜逃越南,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汪伪国民政府,任行政院长兼国府主席。1944年11月,病死于日本名古屋。有《双照楼诗词稿》。 ► 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