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 冰如导游西湖赋此
风叶书窗,霜藤绣壁,萧疏近水人家。初日钩帘,遥青恰映檐牙。湖山已似曾相识,况旧游人倚平沙。最勾留、泉冷风篁,石醉烟霞。
湖光不被芳堤隔。但东西吹柳,远近浮花。水澹山柔,轻烟晕出清华。夷犹一棹凌波去,乱野凫、飞入蒹葭。夜如何?皓月当头,照澈天涯。
拼音
注释
题注:民国元年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疏:清冷疏散,稀稀落落的样子。
- 勾留:逗留,停留。
- 风篁(huáng):风吹竹林。
- 烟霞:泛指山水、山林。
- 夷犹:犹豫,迟疑不前,这里指船行迟缓的样子。
- 蒹葭(jiān jiā):特定生长周期的荻与芦。
翻译
风拂树叶轻敲着书窗,秋霜覆盖的藤蔓装点着墙壁,靠近湖水的人家显得清冷疏散。清晨掀起帘子,远处的青山恰好映照在屋檐下。湖光山色似乎早已熟悉,何况我这个旧游人倚坐在平坦的沙地上。最让人留恋的,是清冷的泉水、风中的竹林,以及沉醉于烟霞中的山石。 湖光不受美丽堤岸的阻隔。只见东风西风吹拂着柳树,远近之处漂浮着花朵。水色清淡,山影柔和,轻烟晕染出清丽的光华。船缓缓地驶向波浪之中,惊得野鸭乱入芦苇之中。夜晚怎么样呢?皓月当空,照亮了整个天涯。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西湖的秋日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冷、幽静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上阕通过描写风叶、霜藤、近水人家以及遥青映檐等景象,展现出西湖周边的萧疏之美。“湖山已似曾相识,况旧游人倚平沙”,表达了词人对西湖的熟悉和眷恋之情,而“最勾留、泉冷风篁,石醉烟霞”则突出了西湖的清幽与迷人之处。下阕着重描写湖光山色,柳、花、水、山、烟等元素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淡雅的画面。“夷犹一棹凌波去,乱野凫、飞入蒹葭”,增添了一丝动态之美。最后以皓月当头,照彻天涯的景象作结,使整首词意境更为悠远。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表现了词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汪精卫
汪精卫,本名汪兆铭,字季新,号精卫,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毕业于日本政法大学、辛亥革命后,又留学法国。1910年3月,谋炸清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被判处终身监禁。曾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1938年12月潜逃越南,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汪伪国民政府,任行政院长兼国府主席。1944年11月,病死于日本名古屋。有《双照楼诗词稿》。
► 42篇诗文
汪精卫的其他作品
- 《 八声甘州 》 —— [ 现代 ] 汪精卫
- 《 采桑子 · 人生何苦催头白 》 —— [ 现代 ] 汪精卫
- 《 念奴娇 · 偕冰如泛舟长江中流赋此 》 —— [ 现代 ] 汪精卫
- 《 蝶恋花 · 冬日得国内友人书,道时事甚悉,怅然赋此 》 —— [ 现代 ] 汪精卫
- 《 绮罗香 · 冰如有美洲之行,赋此送之 》 —— [ 现代 ] 汪精卫
- 《 百字令 · 春暮郊行 》 —— [ 现代 ] 汪精卫
- 《 自都鲁司赴马赛归国留别诸弟妹 》 —— [ 现代 ] 汪精卫
- 《 慷慨篇 》 —— [ 现代 ] 汪精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