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 第七章

· 子思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拼音

所属合集

#中庸

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阱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无特别难以理解的词语需要注释。

翻译

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阱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赏析

这一章强调了很多人自以为聪明,但在实际行动中却表现出无知和缺乏真正的智慧。他们不能察觉潜在的危险,也难以长时间坚守中庸的原则。它揭示了人们往往对自己认知的偏差,以及在践行重要理念时的软弱与不坚定,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此章以简洁而深刻的话语,引发人们对自我认知与行为的反思。

子思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而生卒年则不详。按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受儒教祭祀。 ► 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