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 第十六章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拼音
所属合集
译文
孔子说:“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无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又像在你左右。《诗经》说:'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从隐微到显著,真实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可掩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齐明:在祭祀前斋戒沐浴。齐,通“斋”(zhāi)。
- 盛服:穿上华丽庄重的祭服。
- 洋洋:流动充满的样子。
- 格思:来呀。格,至、来。
- 矧(shěn):况且。
- 射(yì)思:讨厌。
翻译
孔子说:“鬼神的德行可真是盛大啊!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使天下的人在祭祀时,斋戒沐浴,穿上华丽庄重的祭服来承奉祭祀。那流动充满的样子啊,仿佛就在人们的上头,仿佛就在人们的左右。《诗经》说:‘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从隐微到显著,真实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可掩盖啊!”
赏析
这一章阐述了对鬼神的理解。强调鬼神虽然看不见、听不到,但其影响力却无处不在。通过人们祭祀时的庄严肃穆,展现出对鬼神的敬畏之情。引用《诗经》的话语进一步说明对神应持有敬重的态度。这里体现了对超越物质世界的某种神秘力量的思考和尊崇,同时也反映出对真实、真诚的重视,认为这种真诚即便在看似隐微之处也会显现出来,具有深刻的哲学和宗教内涵。
子思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而生卒年则不详。按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受儒教祭祀。
► 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