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长庆集》序

· 元稹
《白氏长庆集》者,太原人白居易之所作,居易字乐天。乐天始言,试指「之」、「无」二字,能不误。始即言,读书勤敏,与他儿异。五六岁识声韵,十五志诗赋,二十七举进士。贞元末,进士尚驰竞,不尚文,就中六籍尤摈落。礼部侍郎高郢始用经艺为进退,乐天一举擢上第。明年拔萃甲科,由是《性习相近远》、《求元珠》、《斩白蛇剑》等赋,洎百节判,新进士竞相传于京师矣。会宪宗皇帝册召天下士,乐天对诏称旨,又登甲科。未几,入翰林掌制诰,比比上书言得失,因为《喜雨诗》、《秦中吟》等数十章,指言天下事,时人比之《风》《骚》焉。 予始与乐天同校祕书,前后多以诗章相赠答。会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律诗及杂体,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倣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而乐天《秦中吟》《贺雨》《讽谕》《闲适》等篇,时人罕能知者。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堠、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其甚者,有至于盗窃名姓,苟求自售。杂乱闲厕,无可奈何。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歌咏,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又鸡林贾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每以一金换一篇,其甚伪者,宰相辄能辨别之。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 长庆四年,乐天自杭州刺史以右庶子诏还,予时刺郡会稽,因得尽徵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凡二千二百五十一首。前辈多以「前集」,「中集」为名,予以为国家改元长庆,讫于是,因号曰《白氏长庆集》。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夫讽谕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五字律诗百言而上长于赡,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于情,赋、赞、箴、戒之类长于当,碑、记、叙、事、制诰长于实,启、奏、表、状长于直,书、檄、词、策、剖判长于尽。总而言之,不亦多乎哉。至于乐天之官秩景行,与予之交分浅深,非叙文之要也,故不书。长庆四年冬十二月十日,微之序。
拼音

注释

能不误:下自注:「具乐天与予书」。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驰竞:竞相追逐。
  • 摈落:排斥,弃置。
  • 高郢:人名,读音为“gāo yǐng”。
  • 祕书:古代官职名。
  • 谴掾:被贬谪为属官。
  • 邮堠:古时传递文书的驿站。
  • 模勒:模仿刊刻。
  • 鸡林:古国名。

翻译

《白氏长庆集》,是太原人白居易所创作的,白居易字乐天。乐天刚开始说话时,试着指认“之”“无”这两个字,能够不出错。一开始说话,就展现出读书勤奋敏捷,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五六岁时就识得声韵,十五岁立志写诗赋,二十七岁考中进士。贞元末年,考进士的人竞相追逐,不崇尚文章,在这当中儒家六经尤其被排斥弃置。礼部侍郎高郢开始用儒家经义作为进退的标准,乐天一举考中上等。第二年考取博学宏词科甲等,从此《性习相近远》《求元珠》《斩白蛇剑》等赋,以及上百篇判词,新考中的进士在京城竞相传颂。正逢宪宗皇帝下令召集天下士人,乐天应对诏书符合旨意,又考中甲等。不久,进入翰林掌管起草诏令,接连上书谈论得失,因此作《喜雨诗》《秦中吟》等几十篇,指明言说天下之事,当时的人把他比作《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 我开始和乐天一同担任秘书省的官职,前后多次用诗章互相赠送应答。正遇我被贬谪为江陵属官,乐天还在翰林,寄给我百韵律诗和杂体诗,前后几十章。这以后各自辅佐江州、通州,又互相酬答寄送。巴、蜀、江、楚一带以至于长安中的年轻人,依次互相效仿,竞相创作新的诗词,自称是“元和诗”,然而乐天的《秦中吟》《贺雨》《讽谕》《闲适》等篇章,当时的人很少有知道的。但是二十年间,宫廷、寺院、驿站、墙壁上没有不书写的,王公、妾妇、牛童、马夫的口中没有不称道的,以至于誊写模仿刊刻,在市井中炫耀售卖,或者拿着去换酒茶的,到处都是。更过分的是,有人甚至盗窃名字,想办法推销自己。混乱地夹杂在一起,没有办法。我曾在平水市中,看见村里学校的孩子们,竞相学习歌咏,叫来询问,都回答说:“先生教我们乐天、微之的诗。”他们本来也不知道我就是微之。还有鸡林的商人求购很急切,自称本国的宰相常常用一块金子换一篇,那些非常伪造的,宰相也总能辨别出来。从诗歌篇章出现以来,没有像这样流传广泛的。 长庆四年,乐天从杭州刺史以右庶子的身份被征召回来,我当时任会稽郡刺史,于是能够全部收求他的文章,亲手编排整理,编成五十卷,共二千二百五十一首。前辈大多用“前集”“中集”来命名,我认为国家改元为长庆,到这时为止,就命名为《白氏长庆集》。大概一般人的文章各有长处,乐天的长处,可以说是很多了。讽谕的诗擅长于激励,闲适的诗擅长于排遣,感伤的诗擅长于恳切,五个字的律诗一百字以上擅长于丰富,五个字、七个字一百字以下擅长于抒情,赋、赞、箴、戒之类擅长于恰当,碑、记、叙、事、制诰擅长于真实,启、奏、表、状擅长于直接,书、檄、词、策、剖判擅长于详尽。总括来说,不也是很多吗?至于乐天的官职品行,和我结交的情谊深浅,不是叙文的关键,所以不写。长庆四年冬十二月十日,微之写序。

赏析

这篇序文详细介绍了白居易及其作品的情况。首先讲述了白居易早慧及科举成功的经历。然后提到他的诗作引起广泛关注和流传,尤其强调了其《秦中吟》等篇章在当时的影响力。元稹还论述了白居易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长处,展现了他对白居易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最后说明整理文集的情况及命名原因。序文既清晰地阐述了白居易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也体现了元稹与白居易之间深厚的交谊,对研究白居易的作品及唐代文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