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初发呈张功父

尘世何曾识桂林,花仙夜入广寒深。 移将天上众香国,寄在梢头一粟金。 露下风高月当户,梦回酒醒客闻砧。 诗情恼得浑无那,不为龙涎与水沈。
拼音

所属合集

#桂花 #岩桂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木犀:即桂花。
  • :人间,老百姓,即尘世。
  • 广寒:即月神嫦娥的宫殿“广寒宫”,也指月亮。
  • 一粟金:桂花的黄色小花像粟米,故称一粟金 。粟(sù):谷子,去皮后称小米。
  • 砧(zhēn) :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古代妇女多在秋季夜晚捣衣,为远方亲人准备寒衣。
  • 浑无那(nuó):简直没有办法。无那,无奈。
  • 龙涎(xián):即龙涎香,抹香鲸胃内分泌的一种油脂的干燥品,为名贵香料。
  • 水沈:即沉香,也作“水沉”,一种常绿乔木,木材为名贵香料。

翻译

在这平凡尘世中,又有什么人曾真正领略过如仙的桂树林呢?夜里,花仙悄悄进入了深远的广寒宫。她把那来自天上长满各种香花奇草的“众香国”中的桂花香,寄托在了枝头那小小的、如粟米般的金色花朵之上。夜幕降临,露水凝结,秋风渐起,明月照在门户之上。我从梦中醒来,酒意也慢慢消散,此时又听到了远方传来的砧杵之声。这般的情景撩动得我诗情满怀,简直无法自抑,并非是因为龙涎香和水沉香这些名贵香料的香气,而是这桂花带来的诗意氛围无法让人淡定啊。

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尘世何曾识桂林”引起,满含对桂花这一超凡脱俗之花不被尘世众人真正了解的感慨。将桂花的来历想象成花仙从广寒宫带来,赋予其神秘美妙的色彩。“移将天上众香国,寄在梢头一粟金”,把珍贵无比的天上香气与枝头小小桂花联系起来,形象地写出桂花看似毫不起眼,却蕴含着超凡的芬芳。

诗歌后半部分转到诗人所处的现实环境,“露下风高月当户,梦回酒醒客闻砧 ”,描绘了一幅清冷秋夜图,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这种氛围进一步激发了诗人的情绪,引出结尾 “诗情恼得浑无那,不为龙涎与水沈 ”,揭示出诗人内心被桂花激起的并非是对名贵香料的向往,而是纯粹因桂花引发的无尽诗情,突出了桂花独特的超凡魅力,以及能让诗人沉醉其中、灵感喷发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想象新奇,意境清幽,借桂花抒发了诗人的独特感悟和情感。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 43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