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

惊禽一辞巢,栖息无少安。 秋扇一离手,流尘蔽霜纨。 故侣不可追,凉风日已寒。 远逢杜陵士,别尽平生欢。 逐客无印绶,楚江多芷兰。 因居暇时游,长铗不复弹。 阅书南轩霁,縆瑟清夜阑。 万境身外寂,一杯腹中宽。 伊昔玄宗朝,冬卿冠鸳鸾。 肃穆升内殿,从容领儒冠。 游夏无措词,阳秋垂不刊。 至今群玉府,学者空纵观。 世人希德门,揭若攀峰峦。 之子尚明训,锵如振琅玕。 一旦西上书,斑衣拂征鞍。 荆台宿暮雨,汉水浮春澜。 君门起天中,多士如星攒。 烟霞覆双阙,抃舞罗千官。 清漏滴铜壶,仙厨下雕槃。 荧煌仰金榜,错落濡飞翰。 古来才杰士,所嗟遭时难。 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惊禽:受惊的鸟儿。
  • :鸟窝。
  • 栖息:停留休息。
  • 少安:稍微安宁。
  • 秋扇:秋天不再使用的扇子,比喻被遗忘的事物。
  • 霜纨:洁白的丝织品,此处代指珍贵的衣物。
  • 故侣:旧友。
  • :追寻,此处指重逢。
  • 凉风日已寒:形容时光流逝,气候转凉。
  • 杜陵士:指韦秀才,杜陵是地名,唐代韦姓人才辈出。
  • 印绶:古代官员的印信和系印的丝带,象征权力。
  • 芷兰:香草,比喻高洁的品格。
  • 暇时游:闲暇时光游览。
  • 长铗:古代剑的名称,此处借指才华未展。
  • :雨后放晴。
  • 縆瑟:琴瑟合奏,泛指音乐。
  • 腹中宽:心情舒畅。
  • 冬卿:唐代尚书省冬官令的别称,此处指韦秀才的职位。
  • 阳秋:古代史书的一种体裁,此处喻指韦秀才的学问。
  • 群玉府:古代藏书之处,比喻学识渊博。
  • 希德门:向往美德的大门,比喻韦秀才的高尚品德。
  • 琅玕:美玉,此处比喻韦秀才的才华。
  • 斑衣:指老年穿的色彩斑斓的衣服,此处表示韦秀才年老有为。
  • 荆台汉水:泛指旅途中的景色。
  • 烟霞双阙:皇宫的代称。
  • 仙厨:宫廷的厨房。
  • 金榜:科举考试的录取名单。
  • 荧煌:明亮。
  • 错落:参差不齐,形容书写时的笔触。
  • 遭时难:遇到不利的时代背景。
  • 青云端:比喻高远的仕途。

翻译

一只受惊的鸟儿离开巢穴,再也找不到片刻安宁。 秋天的扇子被人遗忘,留下的是灰尘覆盖的华丽衣物。 旧朋友无法再追寻,凉风已经带来寒冬的气息。 远方遇见杜陵的才子,告别了往昔的所有欢乐。 你没有官职的标志,但楚江边的香草如你一般高洁。 在闲暇时你游历四方,不再弹奏闲置的长剑。 在南窗下的晴朗日子阅读,夜晚的琴瑟声清凉悠扬。 万般景象都归于寂静,一杯酒却能舒缓心胸。 回想当年玄宗时代,你在朝堂上位列显贵。 谦逊地步入内殿,轻松地接受儒者的尊荣。 你的学问无人能及,如同不朽的经典。 直到今日,群玉阁里学者只欣赏你的著作。 世人皆向往美德的大门,攀登如攀登山峰般艰难。 而你,依然坚守明训,才华如玉般璀璨。 一纸西上长安的奏章,斑驳衣衫拂过征马鞍。 荆台经历夜晚的雨露,汉水承载着春天的波澜。 皇帝的宫殿如天中升起,众多才俊如繁星般聚首。 皇宫笼罩在烟霞中,百官围绕欢庆。 铜壶里的清漏声声,仙家的菜肴精美丰盛。 金榜之上光彩夺目,考生们挥毫泼墨。 自古以来的才子豪杰,常感叹时运不济。 从这一刻开始,你的鸣声将响彻云端,令人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韦秀才赴制举为题,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通过比喻和回忆,描绘了韦秀才的才华横溢和高尚品格,如惊禽离巢、秋扇流尘,寓意他即将离开熟悉的环境,踏上崭新的旅程。同时,诗中也寓言了韦秀才的学问深厚,如“游夏无措词”、“阳秋垂不刊”,暗示他的文章将被后人长久传颂。诗人还表达了对韦秀才的鼓励和祝愿,希望他在科举考试中一鸣惊人,登上青云之路。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刘禹锡对人才的赞赏与对社会公正的期盼。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