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相国燕国公于司空挽歌二首

彫弓封旧国,黑弰继前功。 十年镇南雍,九命作司空。 池台乐事尽,箫鼓葬仪雄。 一代英豪气,晓散白杨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彫弓:雕饰精美的弓。
  • 封旧国:指在故国被封为王或公。
  • 黑弰:黑色的弓弰,弓的两端。
  • 继前功:继承前人的功业。
  • 镇南雍:镇守南方的雍州。
  • 九命:古代官爵的九个等级,这里指极高的官职。
  • 司空:古代官职名,掌管工程。
  • 池台:指宫廷或贵族的园林建筑。
  • 箫鼓:古代的乐器,这里指葬礼上的音乐。
  • 葬仪雄:葬礼盛大。
  • 一代英豪气:一代英雄的气概。
  • 晓散白杨风:清晨,白杨树下的风,象征着英雄逝去后的凄凉。

翻译

雕饰精美的弓标志着故国的荣耀,黑色的弓弰继承了前人的辉煌功业。 十年镇守南方的雍州,九命之尊成为掌管工程的司空。 宫廷园林中的欢乐已成往事,葬礼上箫鼓声声,显得格外盛大。 一代英雄的气概,在清晨的白杨风中渐渐消散。

赏析

这首挽歌以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故相国燕国公的生平与逝世。诗中,“彫弓封旧国,黑弰继前功”展现了其辉煌的过去和继承的荣耀;“十年镇南雍,九命作司空”则突出了其政治生涯的重要地位。后两句“池台乐事尽,箫鼓葬仪雄”对比了生前的繁华与死后的隆重,而“一代英豪气,晓散白杨风”则抒发了对英雄逝去的哀思与敬仰。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绘,传达了对故相国的深切怀念和崇高评价。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