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衮

闻君来日下,见我最娇儿。 渐大啼应数,长贫学恐迟。 寄人龙种瘦,失母凤雏痴。 语罢休边角,青灯两鬓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日下:指京城,古代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地为“日下”。
  • 应数(shù):意为频繁。“数”读作“shù”。
  • 龙种:指帝王的子孙。
  • 凤雏:幼小的凤凰,喻年少而将有作为的人,这里指阿衮。

翻译

杨本胜告知我在长安见到了我那最小的儿子阿衮。听说您从京城来,见到了我最疼爱的孩子。孩子渐渐长大,哭闹想必是很频繁的,长久处于贫困之中,我担心他学习会因此受到耽误。寄养在他人家中,这帝王子孙也显得瘦弱,失去了母亲,这如同凤雏般的孩子也变得有些痴傻。说完这些话,停止了谈论(关于孩子的情况),在青灯之下,(我)两鬓已生白发。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对自己儿子阿衮的牵挂和担忧的表达。诗中通过杨本胜的告知,了解到儿子的情况。诗人对儿子的成长环境感到忧虑,担心贫困会影响他的学习,同时也表达了对儿子失去母亲后的心疼。最后两句通过描写自己在青灯下的情景,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生动地展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爱意和牵挂。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