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适(一作道非)弟耽归临淮作

· 王维
少年客淮泗,落魄居下邳。遨游向燕赵,结客过临淄。 山东诸侯国,迎送纷交驰。自尔厌游侠,闭户方垂帷。 深明戴家礼,颇学毛公诗。备知经济道,高卧陶唐时。 圣主诏天下,贤人不得遗。公吏奉纁组,安车去茅茨。 君王苍龙阙,九门十二逵。群公朝谒罢,冠剑下丹墀。 野鹤终踉跄,威凤徒参差。或问理人术,但致还山词。 天书降北阙,赐帛归东菑。都门谢亲故,行路日逶迟。 孤帆万里外,淼漫将何之。江天海陵郡,云日淮南祠。 杳冥沧洲上,荡漭无人知。纬萧或卖药,出处安能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淮泗(huái sì):淮河与泗水,泛指淮河中下游地区。
  • 落魄(luò pò):潦倒失意。
  • 下邳(pī):古县名,在今江苏省邳州市。
  • 燕赵:战国时的燕国和赵国,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 临淄(zī):齐国国都,在今山东淄博市。
  • 戴家礼:可能指的是古代大儒戴德、戴圣所整理的儒家礼仪典籍。
  • 毛公诗:指毛亨、毛苌所传的《诗经》。
  • 经济道:经世济民的道理和方法。
  • 陶唐时:指上古尧帝时代,传说那时社会安宁,人民生活幸福,此处借指理想的社会。
  • 圣主:对皇帝的尊称。
  • (zhào):皇帝发布的命令。
  • :遗漏,忽略。
  • 纁组(xūn zǔ):红色的丝带,常作为官员的印绶。
  • 茅茨(cí):茅草屋,代指平民的住所。
  • 苍龙阙:宫门前的双阙,形状像苍龙。
  • (kuí):大路。
  • 丹墀(chí):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 东菑(zī):东边的田地,此处指家乡的田地。
  • 淼漫(miǎo màn):水势浩大的样子。
  • 海陵郡:古地名,在今江苏泰州一带。
  • 淮南祠:在淮南地区的祠庙。
  • 杳冥(yǎo míng):幽暗深远的样子。
  • 沧洲:滨水的地方,常指隐士的居处。
  • 荡漭(dàng mǎng):广阔无边的样子。
  • 纬萧:用蒿草编成帘子。
  • 安能期:怎能预料。

翻译

年少时在淮泗一带做客,失意潦倒地居住在下邳。曾遨游到燕赵之地,结交朋友经过临淄。 山东的诸侯各国,迎来送往频繁交错。从此厌恶了游侠的生活,闭门在家垂下帷幕。 深入了解戴家的礼仪,广泛学习毛公的《诗经》。完全知晓经世济民的道理,高卧在家仿佛处于陶唐时代。 圣明的君主诏令天下,贤能之人不会被遗漏。官员捧着印绶,乘坐安车离开茅草屋。 君王在苍龙阙,宫中有九门和十二条大路。众官员朝见结束后,戴着冠剑走下红色的台阶。 我就像野鹤最终脚步踉跄,又像威风的凤凰徒有其表。有人问治理百姓的方法,我只能给出回归山林的言辞。 天书从北阙降下,赐予绢帛让我回归东边的田地。在都门辞别亲朋好友,前行的路途上缓慢而行。 孤帆行驶在万里之外,浩渺的水面上不知将要去往何处。江水环绕着海陵郡,云彩映照着淮南祠。 在幽暗深远的水滨之上,广阔无边无人知晓。或许编织蒿草帘子或卖药为生,出处行踪怎能预料。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为送高适之弟高耽归临淮而作。诗中先叙述了高耽年轻时的游历经历以及后来对游侠生活的厌倦,转而专心学习礼仪和诗书,具备了经世济民的才能。接着描述了圣主招贤纳士,高耽得以被任用,踏上仕途。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复杂的情绪,诗人以野鹤、威凤自比,暗示了在仕途上的不如意和对归隐的向往。最后,描写了高耽归乡的情景,路途遥远,前途未卜,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整首诗意境宏大,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高耽的经历和心境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和人们的心态。

王维

王维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