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十节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拼音
所属合集
译文
白圭说:“我想把税率定为二十抽一,怎么样?”
孟子说:“你的办法是貉国实行的方法。假如一个国家有上万户人家,只有一个人制作陶器,那能行吗?”
回答说:“不行,陶器不够用。”
孟子说:“貊这个国家,各种谷物都不生长,只产糜子;没有城墙、房屋、祖庙、祭祀的礼仪,没有国家间的交往、互赠礼物和宴享,没有各种官吏,因此二十抽一就足够了。如今在中原国家,无君臣祭祀交际之礼,无百官有司,怎么能行呢?做陶器的太少,尚且不能够治理好国家,何况没有官吏呢?想要比尧、舜的税率还轻的,是大貊、小貊;想要比尧、舜的税率还重的,是大桀、小桀。”
注释
白圭:名丹,字圭,魏惠王臣,善于筑堤防,修水利。
貉(mò):同“貊”,古代泛指居于北方的民族。
黍:谷物名,子粒性黏。北方称之为黄米。
饔飧(yōng sūn):熟食。饔,早餐;飧,晚餐。文中指用饮食款待客人的礼节。
去人伦:无君臣祭祀交际之礼。无君子:无百官有司。
赏析
本章与下章,都是孟子与白圭的对话。
相传尧舜之时,税率为十分抽一,后为历代定制。白圭欲行仁政,想将税率定为二十抽一。殊不知,孟子从实际情况出发,奉行的是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所以,在这里展开了一次中庸的现实运用。
孟子认为,白圭的办法是北方小国貊国的办法。像貊国这样落后的小国,国家用度很少,税率可以低一些。但在华夏文化区的中国,国家的开销就很大,二十抽一的税率就低了。孟子主张还是用尧舜之道,一般按十分抽一来征税。如果国家小用度少,税率可再低一些;但不能再提高税率了,否则就是夏桀那样的暴君了。
“无君臣、祭祀、交际之礼,是去人伦;无百官有司,是无君子。”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圭:名丹,字圭,曾任魏惠王的相。
- 貉(mò):又作“貊”,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 黍(shǔ):一种粮食作物。
- 城郭: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 宫室:古时房屋的通称。
- 宗庙: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
- 祭祀: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 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君主。
- 币帛:缯帛。古代用于祭祀、进贡、馈赠的礼物。
- 饔飧(yōng sūn):早饭和晚饭,也泛指饭食。
- 有司:指官吏。
翻译
白圭说:“我想把税率定为二十抽一,怎么样?” 孟子说:“你的办法是貉国的办法。一个有万户人家的国家,如果只有一个人制作陶器,那行吗?” 白圭说:“不行,那样陶器就不够用了。” 孟子说:“那个貉国,各种谷物都不生长,只生长黍。没有城墙、宫室、祖庙和祭祀的礼仪,没有诸侯之间相互往来的礼品以及诸侯宴飨的礼节,没有各级官府和官吏,所以二十抽一就够了。而现在你居住在中国,抛弃人伦,没有君子,怎么能行呢?制作陶器的人少,尚且不能治理好国家,何况没有君子呢?想要比尧舜的税率还轻的,那是大貉小貉;想要比尧舜的税率还重的,那是大桀小桀。”
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孟子与白圭的对话,讨论了税率的问题。孟子以貉国为例,说明不同的国情需要不同的治理方式和税率设置。在中国这样注重人伦和社会秩序的国家,不能简单地采用貉国那样过于简化的方式。他强调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政策,不能片面追求低税率或高税率,否则就如同大小貉或大小桀一样不合适。孟子在此强调了治理国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能一概而论。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视。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二十七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十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卷 · 万章下 · 第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九卷 · 万章上 · 第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一节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九卷 · 万章上 · 第四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二十七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二十七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二十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三节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