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 卷四 · 张氏声伎

· 张岱
谢太傅不畜声伎,曰:“畏解,故不畜。”王右军曰:“老年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曰“解”,曰“觉”,古人用字深确。盖声音之道入人最微,一解则自不能已,一觉则自不能禁也。我家声伎,前世无之,自大父于万历年间与范长白、邹愚公、黄贞父、包涵所诸先生讲究此道,遂破天荒为之。有“可餐班”,以张彩、王可餐、何闰、张福寿名;次则“武陵班”,以何韵士、傅吉甫、夏清之名;再次则“梯仙班”,以高眉生、李岕生、马蓝生名;再次则“吴郡班”,以王畹生、夏汝开、杨啸生名;再次则“苏小小班”,以马小卿、潘小妃名;再次则平子“茂苑班”,以李含香、顾岕竹、应楚烟、杨騄駬名。主人解事日精一日,而傒童技艺亦愈出愈奇。余历年半百,小傒自小而老、老而复小、小而复老者,凡五易之。 无论“可餐”、“武陵”诸人,如三代法物,不可复见;“梯仙”、“吴郡”间有存者,皆为佝偻老人;而“苏小小班”亦强半化为异物矣;“茂苑班”则吾弟先去,而诸人再易其主。 余则婆娑一老,以碧眼波斯,尚能别其妍丑。山中人至海上归,种种海错皆在其眼,请共舐之。
拼音

所属合集

#陶庵梦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畜(xù):养。
  2. 声伎:指家中蓄养的歌女、乐伎等演艺人员。
  3. :陶醉、沉迷。
  4. 陶写:陶冶性情,抒发情怀。
  5. 傒童:家僮,这里指家中蓄养的年轻从事演艺的僮仆。
  6. 三代法物:三代指夏、商、周。法物是古代帝王用于祭祀、朝会等大典的器物,这里比喻非常珍贵、不可多得的事物。
  7. 佝偻(gōu lóu):脊背弯曲。
  8. 异物:死亡的委婉说法。
  9. 婆娑:形容舞姿曼妙,这里意为衰老、迟暮。
  10. 碧眼波斯:指眼睛碧绿的波斯人,这里说自己像博识的波斯人一样能辨别事物好坏。
  11. 海错:指各种海味。
  12. 舐(shì):舔,此处“共舐之”意思是一起品味欣赏。

翻译

谢太傅不蓄养家伎,他说:“怕沉迷其中,所以不养。”王右军说:“年老了依靠音乐陶冶性情、抒发情怀,还常常怕子侄辈发觉。”一个说“解”,一个说“觉”,古人用字真是深刻准确。大概声音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最为细微,一旦沉醉其中就自己无法停止,一旦察觉到其中美妙就自己难以抑制。我家以前没有蓄养家伎,从祖父在万历年间与范长白、邹愚公、黄贞父、包涵所诸位先生研究探讨这方面的事,于是破天荒地开始蓄养家伎。有“可餐班”,用张彩、王可餐、何闰、张福寿等命名;其次是“武陵班”,用何韵士、傅吉甫、夏清等命名;再其次是“梯仙班”,用高眉生、李岕(jiè)生、马蓝生命名;又再其次是“吴郡班”,用王畹生、夏汝开、杨啸生命名;接着是“苏小小班”,用马小卿、潘小妃命名;最后是平子的“茂苑班”,用李含香、顾岕竹、应楚烟、杨騄駬(lù ěr) 命名。主人对演艺这方面的了解一天比一天精湛,而僮仆们的技艺也越发新奇巧妙。我年纪已经过半百,这些小僮仆们从小变老、老了之后又有新人替换、新人又变老,前后总共换了五次。 不用说“可餐班”“武陵班”这些班中的人,就如同夏、商、周三代珍贵的器物,不可能再见到了;“梯仙班”“吴郡班”当中偶尔还有活着的,可都已经是脊背弯曲的老人了;“苏小小班”中的人也大多离世;“茂苑班”则是我弟弟先去世,而那些艺人也换了主人。 我如今已是衰老迟暮的老人,就像能分辨古玩优劣的碧眼波斯人一样,如今还能分辨出这些家伎技艺的美丑。山里人从海边回来,各种各样的海味都映入他们眼中,让我们一同品尝欣赏吧。

赏析

这篇散文通过写张氏家族蓄养家伎的历程,展现了家族在这方面的变迁。文章开篇以谢太傅和王右军关于蓄养家伎的不同言论引出话题,为后文家族蓄养家伎的叙述埋下伏笔。接着详细列举张家各个名号的家伎班,体现出家族对演艺事业的热爱与投入,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风貌。文中描述随着时间推移,曾经的家伎们或离世、或衰老、或易主,充满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作者以自己虽年迈但仍能辨别优劣来结尾,既有对往昔繁盛的追忆,又仿佛在与读者分享一段珍贵记忆,情感细腻而深沉。整体语言质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族历史和昔日文化生活的怀念之情 。

张岱

张岱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