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四首(其二)

· 杜甫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土石筑成堰坝横截水流,中间留空洞,以安放竹笱。
  • 云复湍(tuān):云层笼罩着急流。:急流的水。
  • 蛟龙窟:蛟龙居住的洞穴。

翻译

想要去修筑捕鱼的鱼梁,却只见云层笼罩着急流,又因四月里听到那雨声而感到阵阵寒意。青溪之中早就有蛟龙居住的洞穴,岸边如山般的竹石也不敢有丝毫的安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奇壮险的景象。首句以“欲作鱼梁”这一平凡日常的打算开篇,引出后面奇异的自然景象,反差之中增添了诗歌的悬念。“云复湍”描绘出云与湍流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神秘莫测又气势宏大的氛围。“因惊四月雨声寒”,四月本应转暖,可这寒雨却带来了凉意,不仅给人以身体上的感受,更增添了一种内心的警觉。后半篇“青溪先有蛟龙窟”直接点明青溪中潜藏着神秘的蛟龙,让人对这片水域心生敬畏。而“竹石如山不敢安”,将如山稳固的竹石,都因蛟龙之威写得不安稳,进一步衬托出蛟龙所在之地的惊险与动荡,从侧面烘托出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不可捉摸。这首诗短短几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展现出自然的雄浑壮阔与神秘威严,寄寓着诗人对自然敬畏之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