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九卷 · 万章上 · 第二节
所属合集
译文
注释
赏析
注释
- 诗云:引自《诗经》的诗句。
- 娶妻如之何:古代婚礼中的传统,询问如何对待婚姻大事。
- 信斯言也:相信这句话的意思。
- 宜莫如舜:最适合的人莫过于舜。
- 居室:夫妻同居。
- 大伦:最重要的伦理关系。
- 怼:怨恨。
- 完廪:修理仓库。
- 捐阶:破坏台阶。
- 瞽瞍:舜的父亲,失明的人。
- 揜:覆盖,此处指填埋井口。
- 象:舜的弟弟。
- 都君:古代的一种官职。
- 绩:功绩,此处指谋划。
- 二嫂:指舜的两位妻子。
- 郁陶:忧郁的样子。
- 忸怩:羞愧不安。
- 庶:众,这里指众多臣民。
- 予治:治理我。
- 象之将杀己:象想要杀死自己。
- 馈生鱼:赠送活鱼。
- 校人:管理池塘的人。
- 圉圉焉:犹豫不决的样子。
- 洋洋焉:游得自在的样子。
- 予烹而食之:我已经煮了并吃了它。
翻译
万章问道:“《诗经》里说,娶亲要怎么处理?一定要禀告父母。如果真按这话,那最应该告诉父母的应该是舜吧。可是舜没有事先告知就结婚了,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如果告诉了父母,他可能就娶不到妻子。男女成家是人生的大事,如果告诉了会破坏这种大伦,让父母伤心,所以舜没有说。”
万章又问:“既然舜不告诉父母就结婚了,我明白了。但天帝直接把舜的妻子赐给他,为什么不告诉他呢?”
孟子说:“天帝也知道如果告诉他,他可能就得不到妻子。”
万章接着讲了舜的故事:“父母让舜去修理仓库,结果他的父亲瞽瞍放火烧了仓库。又让他下井,然后填上井口。象说:‘谋略和功劳都是我的,牛羊、粮仓、武器、琴瑟、弓箭,还有两个嫂子,都让我安排他们的住处。’象进了舜的宫殿,看见舜坐在床上弹琴。象说:‘我忧郁地思念你啊。’他显得很尴尬。舜却说:‘这些事情,你们都要听我的。’难道舜不知道象想害他吗?”
孟子解释:“怎么会不知道呢?象高兴,舜也跟着高兴;象忧虑,舜也跟着忧虑。但是……”
“那舜是假装高兴吗?”
“不是。以前有人给郑国的子产送活鱼,子产让管池塘的人养起来。那人把鱼煮了,回来报告说:‘开始时它犹豫,后来游得自在,然后就走了。’子产说:‘它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好极了!’管池塘的人出去后说:‘谁说子产聪明?我把鱼煮了还说好极了。’所以,君子可以用正道欺骗,但很难用不正当的方式蒙蔽。象是以爱哥哥的名义来的,所以舜真诚地感到高兴,哪里是假装的呢?”
赏析
这段对话围绕着婚姻的伦理责任和亲情间的复杂关系展开。孟子通过讲述舜的故事,揭示了在传统道德观念下,即使面对危险,舜依然遵循孝道,尊重父母的意见,同时保持对亲情的真诚。他还引用子产的例子,说明即使在欺骗的情况下,君子的行为也应符合道德规范。这段对话体现了儒家重视家庭伦理和情感的真实性的思想。
孟子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七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四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八节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十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六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二十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二十七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二十四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八节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