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因春天的到来池水更加碧青,花栏中即将败落的花朵依然挂着残红。她独自站在画桥东,手握一枝杨柳幻想拴住春风。
曾缠绊喜鹊的游丝从空坠落,蜜蜂采摘过的花朵如今都已落尽。小窗外、庭院中,她在雨中荡起鞦韆抒发闲情。
注释
池水凝新碧:因春天的到来,池塘的水渐显碧绿。
老红:即将凋谢的花朵之暗红色。
帘栊:指窗帘。
闲情闲绪:无聊孤寂的情绪。
序
这首闺情词写闺中女子的惜春之情。词人通过春光中的各种景物描写,表达了一位妙龄女子的惜春之情。这是一个常见主题。在美人惜春的背后,谁又能说这不是表达对光阴、青春的眷恋呢?
赏析
这首闺情词写闺中女子的惜春之情。词人通过春光中的各种景物描写,表达了一位妙龄女子的惜春之情。这是一个常见主题。在美人惜春的背后,谁又能说这不是表达对光阴、青春的眷恋呢?「池水凝新碧,阑花驻老红」二句,写的是暮春的景色。新雨之后,池水凝碧,花栏内,残红萎顿在枝头。春天已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这二句不仅写出阑珊的春意,也传出了人情的不堪和沉抑。下面带出了惜春人,「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场景从庭院转移到「画桥东」,似乎这女子也禁受不住那小天地的沉闷,走到这「大天地」里来捕捉春光。用杨柳来「系春风」很有情趣。杨柳与春天关係最为密切。在春风中,是它第一个睁开娇眼;在春天离开时,它又以绵绵的飞絮相送。选择杨柳来留春,可以想见这女子有多少柔情。「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这行动是天真可爱的,然而又是十分美丽的,春风中「十五女儿腰」的柔柳和「独立画桥东」的女子相互映衬,令人陶醉。起二句透出的沉沉春恨,现在已化解了许多。
现在我们所玩味的春愁已注入了不少甜蜜的味道。女主人公的惜春表现在痴情的留春举动上。但春天毕竟是要情然离去的。「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鹊绊游丝是无意的,蜂拈落蕊是有意的。春天不管人和物的有情与无意,它走了,留下一片空无走了。「秋千庭院小帘栊,多少闲愁闲绪、雨声中。」又一次转换回到庭院,天气也由晴和转入风雨。这是一种心情的转换。在从庭院回到小窗之下,女子又要品尝充满愁绪的风雨之声了。雨中秋千富于含蕴,那「秋千」里包含着春光下的几多红情绿意!「秋千」正给读者的联想指示了一个方向,到底还有哪些「闲情闲绪」,读者自可再发挥。「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那淅淅沥沥、不绝如缕的雨声正表达了她飘忽不定,玩味不尽的春愁。词以听雨结束,饶有馀味。

吴潜
吴潜,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 。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513篇诗文
吴潜的其他作品
- 《 如梦令 · 庭院深深春寂 》 —— [ 宋 ] 吴潜
- 《 谢惠计院分饷新茶 》 —— [ 宋 ] 吴潜
- 《 秋夜雨 其四 己未八月二日新桃源和韵 》 —— [ 宋 ] 吴潜
- 《 卜算子 · 苕霅水能清 》 —— [ 宋 ] 吴潜
- 《 沁园春 其一 丙辰十月十日 》 —— [ 宋 ] 吴潜
- 《 三用喜雨韵三首 其三 》 —— [ 宋 ] 吴潜
- 《 贺新郎 其七 因梦中和石林贺新郎,并戏和东坡乳燕飞华屋 》 —— [ 宋 ] 吴潜
- 《 十一二用喜雪韵四首 其二 》 —— [ 宋 ] 吴潜